孝与感恩

2019-11-29

  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这么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木制深情,字字句句倾诉着母爱的魅力。这首诗许多人都会背,也都理解诗的意思,可真正明白母爱的又有几人呢?

  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只老狐狸和一只小狐狸,一天,老狐狸出去找吃的,将一只小狐狸留在洞中,老狐狸走了很久,翻过了许多山,淌过许多条河,终于发现了一棵葡萄藤,藤上有许多的葡萄,老狐狸摘了许多葡萄往回赶。没走多远,就听到靠近山洞的地方有枪响。老狐狸丢下葡萄一边大声叫,一边想着远离山东的方向跑去。猎人听到老狐狸的叫声立刻去追。那天小狐狸没有等到老狐狸回来。后来小狐狸长大了,它外出找食时,发现了一棵葡萄藤,那是老虎你扔下的葡萄长成的。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为了我们这些孩子,他们心甘情愿,不辞辛劳,默默无闻地做做任何事情。这便是母爱,为了孩子,可以不惜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明白的事,人呢?动物都做到的事,人呢?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开始对父母冷淡,就像破损的袜子,被随手丢弃,却忘了它们曾经为保护自己而磨损了多少,却没有任何的牢骚。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不计报酬地付出,我们却觉得习以为常。这是对亲情的背弃,对爱的扭曲,对孝道的违背!

  行孝是过程,一个人高尚的精神状态,就是时时刻刻怀着一颗充满感恩的心。

  孝,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便是在学会孝之前先要学会的东西。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她爸爸很早就过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她的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回来时,都会给她带一块年糕,这对她来说是无上的美味。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迟迟未归,小女孩沿着妈妈每天走的路去找妈妈。她走了很久,终于发现倒在地上的妈妈。开始,她以为妈妈太累了,睡着了,可是后来她才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她明白妈妈已经死了。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她是哑巴。她一边哭一边想:为什么妈妈的眼睛闭不上呢?是因为不放心我吗?她突然知道了该怎么做。他在雨中用手语一遍一遍地“唱着”《感恩的心》。她不停地‘唱’着,直到她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这是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感恩,那我该怎么感恩我们的妈妈呢?也许,我们可以帮她做一些家务事,减轻妈妈的负担。

  我们宿舍的水是冰的,夏天没事,冬天要在那刺骨的冰水里洗碗可真是种“享受”呀!以往,我总是让妈妈帮我做各种事情,今天我就帮妈妈洗碗吧!我接过妈妈正准备洗的碗,开始“战斗”。我拧开水龙头,“即使做好心理准备,我还是被突如其来的冰水给刺激了一下。我抓起抹布,一下一下在碗里擦着。渐渐地,我的手指开始麻木。等洗好了碗,两手都红了。我只洗一次,手就冻得受不了,而妈妈是天天洗啊!是什么力量促使她这么做的?是爱,是对我的爱呀!难道我不应该感恩吗?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们都有感恩之心,自视为万物之灵的人们呢?麻木的人们啊,醒来吧!用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对父母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