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孩子突然说:“妈妈,余老师今天特意把我叫过去,说我写的《我的六年级》写得很好,还要你把我原来的习作,整理个四五篇发给她,准备和楚才得奖的同学一起放到老师的空间。”
我顿了一下,想想后对孩子说:“妈妈觉得余老师是不是为了安慰你啊?还是不发为好吧?。再说在楚才杯里,你几次铩羽而归,说明你的写作还是有问题的,你自己得总结下,找找问题在哪。”孩子看看我,低头默默吃饭。
其实在楚才杯之前,余老师就让孩子告诉我,要我整理一些,孩子的文章发给她。可我一直觉得,孩子近段时间没亮点文章,她的文章里没有了往日的俏皮与幽默,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毕竟她还小,阅历有限,所以建议她不要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免得几不像。就写一些体现小学生可爱、纯真的记叙文。可做老妈的并没有做通女儿的工作。而后,她的文章也不给我看了。说是怕我提意见。而我也说她不敢面对批评。于是,就这样一直拖着没发。
这次又没得奖,于是我更不愿意发。多不好意思啊!反正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
饭后,孩子跑过来,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余老师真的没有安慰我,在楚才之前,我写的《最美的时光在路上》,余老师还不是特意叫我过去,说我写得很好,所以你一定要给余老师发过去。”
忙完,当我在电脑前,一字一字敲打着孩子的文章时,一个善良懂得珍惜的孩子展现在我面前。就因为要拆迁,她每日的早餐,都是豆皮,豆浆,近三个月都不换花样,只为了记住这份曾经的温暖。为了让我安心,她从没抱怨,因拆迁而恶劣的周遭环境。
她还是一个对写作,有着无比热忱的孩子,她用她不同的视野去认知这世界。而我这个做妈妈的做了什么?不但没有像老师那样去保护,去爱护,去认可她。反而是质疑!打击!并用一颗现实,世俗的心,去要求她。
正如孩子文章所写“生活是一场旅行,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所以最好的时光,一定是“在路上”。我们只要享受“在路上”的这种美好时光,而不要去强求,一定要到达“目的地.”
孩子的文章,教会了我,如何简单生活,真诚地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