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风景

2019-03-21

  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保国寺的后山登山。我们从人烟稀少的一条小路开始,向保国寺的方向行走。远远地,我们就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只见一株株桂花树整齐地罗列在路的右边,一朵朵小小的桂花儿紧紧地凑在枝叶间,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在路的左边,则是一大片稻田,金色的稻穗儿像一串串金黄金黄的葡萄,摇摇晃晃地挂在梢头。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路边各色的小野花,有红色五角星形的,蓝色小喇叭形的,黄色雨滴形的……看着这些各种各样、五彩缤纷小野花,真让人觉得它们比那种名贵的花更美,更是惹人喜爱。过了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一座大湖边。湖水呈翠绿色,深不见底,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几片星星般的小浮萍随着水波荡漾,一群鸭子缓缓从湖面游过,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又“嘎嘎”叫着,游回岸上。湖面上有座又长又窄的石板小桥,我们小心翼翼地通过了它,来到了一座山的脚下。我们顺着通向山顶的蜿蜒曲折的窄山路,开始向山上进发。这条路十分难行,路边的树林阴森森、静悄悄的,不时有倒下的树木和奇形怪状的爬虫阻拦我们的前行。慢慢地,原本茂盛的树林变得稀疏起来,光线也变得明亮了许多,四周有许多凹凸不平的怪石,石头上布满了青苔,好像是为石头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毛衣。石缝中还不时冒出几簇不知名的野草野花。不知不觉地,我们已经攀登到山顶了,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下一望,呵!这里的景色真叫人难以比喻:平常看起来直入云霄的的高楼大厦,只有手臂那么短;又长又宽的立交桥只不过才有一米半长;而纵横交错的大路,看起来像地图一样清楚。到处都雾蒙蒙的,城市好象盖上了一层毫无重量、虚无飘缈的白纱。该下山了,我回头望着这使我留连的美景,更是依依不舍。啊,现在在我眼中的风景,以后一定会成为我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清明雨竹叶依旧沙沙作响,雨却不再为它伴唱了。空气中迷漫着淡淡的潮湿,闪烁在碧绿的竹林间,几点艳红杜鹃散发着幽香。桃枝上已经悄然攀上了绿色,一簇簇几近凋零的桃花无精打采地垂着头,娇嫩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染红了一地春泥。又是一季清明了。我靠在太祖母坟前的一棵松柏前,望着那跳动着火光的红蜡烛,在坟头一点,一点地烧完。祖辈的坟很简单,一块并不大的碑,一方土堆,母亲和阿姨忙着在土堆边除草,又向上面添了些新土。我们都低眉不语,心中自然是要秉承着对过逝亲人的怀念的。在这哀伤的静默里,我似是听见了溪水的潺潺声,或是鸟类的惆啾声。我希望,这流水,这鸟雀,可以带着我的思念和祝福远去。不知不觉间,朦胧又笼罩了天空,细密的雨声又从四处响起,恰似一位触景生情的诗人在云端独自吟咏。天色略阴沉了,小雨已在不知不觉时,轻轻抹去了那红烛上轻轻舞动的火苗……雨渐渐大了起来,淋得那本就脆弱的桃花显得更是憔悴,望着这片片粉红就这样跌落,心中不觉分外惋惜,却又忽然想起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流芳千古的名句,这是怎样一种对美好逝去的豁达?我沉思着,已经逝去的美好,又何必去留连呢?既然失去了,便只保存这美好的回忆不好么?为什么要用悲伤去面对呢?踏着斑驳的石板路,清明的雨仍纷纷下着,而路上那欲断魂的行人,是否找到了那遥不可及的“杏花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