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墟里上孤烟,仰看南飞雁,一种凉意顿上心头,莫非只是叹天气好凉个秋?芳草绿黏天一角,落花红沁水三弓,便纵是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同?有的是“少小离家”,即使没有“老大回”,也有无限凄迷的百尺游丝千里梦。久久,当我独处,思绪翩迁,念的是哪夜月圆,举家团圆;念的是那时无忧无虑,终日于温暖的避风港湾;然此时却远离家,奈得住相思,守得住寂寞,意念着坚持,何为其然也?需记,久避于温室的花朵抵不住风雨的吹打,久停于避风港湾的船永不能扬帆远航。由此感知:
是蚌,当经痛苦的煎熬,孕育出一颗灿烂的珍珠;
是铁,当投入炽热的火海,锻造出一把锋利的剑;
是石,当面对波浪的冲打,将自己磨得棱角分明。
物如此,人亦然。梦运需要苦难的打磨,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打磨”,铁柱终会磨成针,耐得住之人方为笑到最后的闪光者。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成长需要磨炼。
历经磨炼,方能突显勇敢。花儿如此美丽,再美再艳,依然抵不住那秋风萧瑟,抵不住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谢匆匆,但剩下的不只是满怀愁绪,还有经历过风雨后的勇敢。完美的跳跃,华丽的转身,似精灵般舞于平衡木之上。万千努力,终于可送一只满载梦想的热气球飞向蔚蓝的天空,越高越高,“砰”的一声,梦想碎了一地璀璨。跌落于平衡木之下,悲痛,难过,害怕,是怎样的汹涌而来,只有桑兰知道。“生活就是这样,哭哭啼啼不如笑着面对。”微博上桑兰敲击着乐观。浮生若梦,变化无常,故事已冷,唯有今人在,今人还在,势必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勇气来勇敢面对。哀她的磨难,叹她的勇敢,桑兰终令世人少了哀婉多了一份敬畏。
历经磨难,锻造坚强意志。“他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中至强至尊;他是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他又是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我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的微笑。”他,就是中国残疾会作家协会副主席——史铁生。从20岁瘫痪,尿毒症,有多少苦,不堪言,但他仍调侃着“职业是生病”,能坚持着写作。一周三次的透析,肿胀了动脉和静脉,但他仍坚持着完成了著作《我与地坛》。当欢笑淡成沉默,当现实变成残酷,他走进梦想的脚步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他无奈的心中,却依旧碧绿鲜活。既已失去,便拿起纸笔,做一只扑向火的飞蛾旋出美丽的流苏,书写自己的伟大传奇。无论什么也打败不了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
历经磨难,才能获得成功。当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摘下时,举国欢呼。凭借着一部浓含乡土风情的《红高粱》,莫言打败村上春树,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回。少小辍学放牛,挖胶莱河,夜睡地窖,方懂了什么叫人间之苦之难,方懂了。该如何去拼去博。虽世殊事异,所以拼搏,其致一也,莫不是晓得苦为何物,又怎能去奋斗认定的幸福。莫伤昨夜又东风,莫叹世事艰,感从莫言起,我们不得不感叹莫不是他经历过磨难,又怎会知道有美好的生活需为之奋斗,又是什么给他以写作的灵感?由此得知,要从磨难中平复干戈,怀揣梦想,才能走成功。将焦点移近,“80”“90”的我们,从未体味过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痛,于是,一有大风大浪随即樯倾楫摧,离家出走,跳楼自杀者甚有之。容不得大海有一点小波小浪,又怎会见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一个不屈的灵魂,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奈秋风萧瑟的晚来风急。
孟子早就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每次磨难都是上天恩赐的“宝藏”。“有风自起浪,无潮水自平。”只有敢于面对磨难的人生,才算是真的强者;只有敢于正视人生的磨难,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