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旅游简介

2019-01-30

  三明市--福建省直辖市,位于福建西北部,辖永安、梅列、三元、泰宁、将乐、沙县、明溪、清流、宁化、尤溪、建宁、大田等12个县(市、区),是福建重点的“绿三角”旅游区和客家祖地旅游区。全市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 现有总人口262万。森林覆盖率70.38%。境内气候适宜,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9.4℃,属中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一年四季皆宜旅游。

  三明风光旖旎,名胜颇多,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这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的泰宁金湖,有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个“此处最奇”的永安桃源洞“一线天”,还有犹如“神仙洞府”的将乐玉华洞。古人曾吟咏泰宁山川:“怪石都从天上生,活如神鬼伴人行,海之内外佳山水,到此难容再作声”。宋代名相李纲曾结庐永安栟榈潭边,感慨良多地说“天下幽奇多僻壤,真疑造化恶人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与三明的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玉华洞游记》和《永安桃源洞游记》,成为旅游文学的不朽名篇。三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清流人”古人类化石的发掘,把福建人类活动史前溯至一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土颇多。三明石壁村系中国历史上客家大迁徙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的摇篮”,每年都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以寄海内外客属寻根、祭祖、思乡之情。古邑多俊杰,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和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及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伊秉绶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众多的明、清时代建筑群、石雕群等文物古迹可资游览,畅发悠思。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宁尚书第和1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宁的天主教堂、白楼,将乐的杨时墓,宁化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伊秉绶墓、黄慎墓,永安的安贞堡,清流的狐狸洞,三明市区的正顺庙,沙县的城隍庙,尤溪的南溪书院和泰宁的世德堂。

  三明民风淳朴,至今仍保留着晋、汉、唐、宋以来丰富的古代民人俗和饮食文化。民俗如舞龙、婚娶、庙会,饮食如鱼生、擂茶,极具地方特色,尽显古代遗风。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目前,三明有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溶洞群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全省12个国家级风景区的1/4);宁化天鹅洞群、沙县七仙洞、 三明瑞云山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誉。将乐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树种达610种,被誉为罕见的林木“大观园”; 三明市郊的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被中外学者叹为观止;省级自然保护区沙县萝卜岩楠木林和永安天宝岩分别被专家誉为“福建的西双版纳”和“天然的生物种质基因库”。三明旅游已形成奇山秀水游、寻根谒祖游、溶洞探奇游、漂流探险游、森林考察游等旅游线路,并与武夷山构成“绿三角”旅游圈。置身三明景区,可以进行科考、森林、洞穴、生物、地质、狩猎、垂钓、疗养、度假、谒祖等专项旅游。三明四面通衢,交通便利,已开通“永安号”、“金湖号”

  旅游专列,有二级公路通往福州、厦门等沿海港口城市,从北京、上海乘火车可直达三明。民航4c级三明机场也在建设中。城乡均具备了国际国内程控直拨、移动数字通讯、无线寻呼等现代化通讯手段。

  三明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有旅游涉外饭店(宾馆)近百家,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共12家,拥有多语种的导游,尽可满足观光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需要。

  三明环境优良,土地肥沃,物阜民康,竹木制品、菇、闽笋、花奈、建莲、金桔、天然宝石、宝剑、宝扇、仿古帆船等旅游商品在海内外久负盛名。

  三明,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名胜可资旅游观光,而且是全国闻名的文明城市,曾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园林绿化先进城市、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地级市等殊荣,连续五次获得福建省“文明城市”称号,其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远播海内外,被誉为“闽西北璀璨的明珠”。旅游业已成为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重点产业之一。

  朋友,秀丽的三明山水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