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阳继伟
一、独词式话题作文的题型特点
独词式作文,指话题或文题是一个词语,这是一种比较热的命题方式,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
XX年全国卷的“诚信”、XX年北京卷的“规则”、XX年江西卷“脸”、 XX年辽宁卷“肩膀”、 XX年天津卷“愿景”是名词性话题;
XX年北京卷的“转折”、XX年北京卷“包容”、XX年广东卷“纪念”、 XX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等是动词性话题;
XX年上海卷的“杂”、XX年上海卷“忙”是形容词性话题。
这三大实词性概念话题,高考均考过。
名词性话题的优点是限制作文内容,对于矫正话题作文开放过度,防止宿构和套作有一定作用。
动词性话题是提供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在“过程”上做文章,内容又有一定的选择性。
形容词性话题是提供事物的特点,既有包容性,又有开放性:人,事,物;情,理,法;正,对,反,等等,均可巧意为文。
二、独词式话题作文的审题
不可否认,独词式作文比起一般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来,审题的难度降低了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审题。
那么,这种类型的作文如何审题呢?
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看构成话题或题目的词语。
这些词语,有的是动词,如XX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
有的是名词,如XX年全国卷“诚信”,XX年北京卷“规则”;
有的是形容词,如XX年上海卷“杂”,XX年上海卷“忙”。
有的是表抽象的,如XX年广东卷“纪念”;
有的是表具体的,如XX年江西卷“脸”,XX年辽宁卷“肩膀”。
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XX年辽宁卷“肩膀”等。
1、话题或题目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
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
2、话题或题目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枝干,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XX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3、话题或题目是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
如XX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
4、话题或题目是具体的,如XX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
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
5、话题或题目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如话题作文“新”。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归纳起来,对于独词式的作文,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
①审读词语含义
②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
③大题小作、小题大作法。
三 、独词式话题作文“ 超越”的审题
(一) 、作文题目:
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有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起;有一种力量,让人一飞冲天。这就是超越,它给人以勇气、自信和力量。有时扣人心弦,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启迪心扉。
生命在超越中进化,人类在超越中进步。超越朋友,超越对手,超越老师……你超越我,你就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得更深;我超越你,你就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请以“超越”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二) 、写作提示
本题中的提示语阐明了“超越”的对象、结果及意义等。写作时可选取某一方面,深入开掘,不必贪多求全。
写散文,要热情讴歌超越者的胆量、勇气、精神;
写议论文,宜用事例和道理来论证为什么超越、怎样超越;
写记叙文,可描述超越所经历的曲折坎坷的过程,表现超越的艰难,从而显示超越的弥足珍贵。
除了文题中所列举的,还可写超越金钱、超越感情(亲情、爱情、友情),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