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是以尹灵芝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弘扬红色经典的主旋律影片。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篇1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申报立项并遵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领导的“力争在近期由国家主流影视文化单位投资拍摄一两部弘扬主旋律,增强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加强党员作风建设等,且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的指示精神,总后金盾影视中心迅速完成了该影片的摄制及后期制作任务。之后我们多次邀请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出版社等相关领导和业内专家审查修改该影片,他们无不被尹灵芝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并对影片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一致认为在新时期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最需要这类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发挥这类影片在现阶段的党员作风建设、政治信仰教育及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是根据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的尹灵芝烈士真实事迹改编的红色主旋律电影,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英雄气概,尹灵芝坚守“心中有信仰”,从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并为之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符合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讲话精神,是一部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大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主旋律影片。
该影片表现手法新颖,贴近百姓。片中讲述了寄居在姨妈家的尹灵芝第一次听到“信仰”这个词时,完全不知所以。带着这个疑惑,尹灵芝回到父亲身边,参加抗日小学学文化,加入儿童团,并当上了儿童团长以及妇救会主任,目睹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点一点理解信仰的同时自己也成长着……
尹灵芝父亲的牺牲没有打倒尹灵芝,也没有让她消沉,而是促使她更加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以十六岁的年龄破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执行保护粮食的行动中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坚强不屈, 她始终横眉冷对,视死如归,坦然处之。拷打她的敌人问她“难道不怕死?”她回答:“没有人不怕死,但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
尹灵芝面对凶狠的敌人百般折磨,不屈不挠,坚定自己的信仰,敌人面对“死硬分子”百般折磨无济于事,于1947年11月3日向尹灵芝拉起了铡刀―尹灵芝被敌人残忍地腰斩三截。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中共寿阳县委、寿阳县人民政府等联合摄制。剧中演员由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姚安濂;获得第63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及第14届智利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韩三明;因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获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李琳;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阎青妤以及郜耀平、张志宏、王建国、卢海华、张页石、王朋利等众明星倾情出演。
该影片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得到中组部、中宣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广电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出版社等单位相关领导和首长给予了大力帮助。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篇2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是以尹灵芝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弘扬红色经典的主旋律影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晋中市委宣传部、寿阳县委、寿阳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影片以“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山村少女,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县委、宣传部部长傅艳红作重要讲话。她说,在举国上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举行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开机仪式,这是继电影《好人常慧珍》成功上映之后我县文化发展的又一次新突破,也是我县大力弘扬“三个文化”的一项新举措。县委、政府对这部影片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组织协调机构,将在影片拍摄的各个环节上全力支持、积极配合,确保电影如期拍摄完成。寿阳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篇章,铸就了寿阳人求实、坚韧、包容、奋进的人文精神。我县尹灵芝镇赵家垴村式的女英雄――尹灵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6岁的尹灵芝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用视死如归的精神谱写了一曲震撼世人的英雄赞歌。
晋中市委、宣传部部长黄耀春同志宣布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开机。该片由执导过电影《道歉》、《支教老师》、《舅舅》等多部优秀影片的山西籍著名导演卫晓茼编导。由《山楂树之恋》中静思的扮演者郜耀平、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影帝姚安濂、中国最具潜力男演员之一张志宏等领衔主演。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篇3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讲述了尹灵芝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女因为信仰而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影片至始至终贯彻“信仰”二字,尹灵芝刚开始对信仰的认识是模糊的,但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她的信仰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并且融入到她的灵魂,她的灵魂与信仰一并汇入对革命胜利、对真理、对和平的追求之中。当她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真谛。
信仰的味道是甜的 “艰苦的生活依然可以过得那样甜?因为增加了信仰的味道。”尹灵芝以及她的同志们、乡亲们、小伙伴们在战火纷飞、充满浓重硝烟味的年代,深陷黑暗、遭遇到残酷折磨。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她在党的领导下引领百姓依然把生活过得很“甜”,因为她是有信仰的人,在艰苦的日子里增加了信仰的味道。让我们追寻、触摸、感受尹灵芝信仰的温度。
少年坚定信仰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最大的期望就是对和平的渴望,就是树立对生的勇气。年幼的尹灵芝成为儿童团团长时,她就坚定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让信仰有了滋味。她就这么每天穿梭在赵家垴村的每一个角落,关心百姓,热情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赵家垴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群众对党员信任的气息。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影片传递出了尹灵芝无论面对怎样残酷黑暗的现实,都改变不了那颗因信仰而坚定了对党忠诚的心。
身体力行恪守信仰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已经根植在尹灵芝的血脉中。在影片中唱的一首歌就是《时刻准备着》,少先队儿童团是我们共产党的后备力量,尹灵芝的父亲等四名中共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女儿坚强地顶上去,前仆后继,努力奋斗,被破格提拔。在因隐藏公粮和掩护群众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后,她顶住酷刑,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公粮和村民的信息。在牺牲前,尹灵芝讲了一句话:“谁不怕死,但是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恼怒的敌人用铡刀把她铡了三段。她实现了她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影片的结尾引用了现在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我想这是一脉相承的。永不叛党,随时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献出自己的一切。
尹灵芝的形象很鲜活,没有经过艺术的升华与塑造,她就活生生的存在于那个年代,并依然影响着同样对党怀有信仰的当代共产主义者。“创作不能违背历史,需要用心打造对得起下一代的作品”。影片导演卫晓茼也表示,“影片虽然是一部宣传正能量的红色主旋律影片,但影片拒绝口号,拒绝说教,力争让每个人物都充满人性、充满真情”。整个影片自始至终抓住了信仰,小小的年龄如何产生这种信仰通过身边的事情,通过家庭、通过教育、通过整个大时代背景,对信仰的诠释,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二是共产党员的作用,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通过真实事例,在最关键的时刻是他们站出来,对这种革命历史传统的回顾,特别是通过影视手段,具有填补空白的历史性和对党员、青年教育的现实性。
重塑共产主义信仰的时代价值
对一个人来说,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力;对一个组织来说,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正如一再强调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性不是天生的,信仰也不是自发的,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我认为在全党上下开展“两学一做”教育之际,让每一名党员通过观看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从而增加信仰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对信仰有更加准确地认知。“信仰”二字,可直译为相信并且仰望。就其对象而言,可以是国家,可以是社会,可以是个人。一个国家的信仰关乎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社会的信仰关乎这个社会的礼义廉耻,一个人的信仰关乎这个人的存在价值。可见信仰之于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信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发展的脊梁。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良知的泯灭。信仰,是个人的灵魂。最艰难的那段时期一定是你自己一个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你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事物,尽管在过程中你可能面如死灰,萎靡度日,但是一定有那么一个时候你忽然醒悟,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不要再如此度过以后的日子。
信仰不是让人悬挂于墙壁上的物件,每一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当我们的社会每一名成员都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内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人情味的,有温暖的社会。
希望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坚不可摧的信仰,每个人都可以相互触摸到对方信仰的温度。真正实现所倡导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