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与满分作文点评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点评】

  袁隆平是家喻户晓的“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的事迹感动了国人,影响了全球。

  1973年,他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地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对袁隆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选取了考生所熟知的袁隆平的有关材料做引子,给考生以亲切感。显得朴实,平易,大气,让考生有话可说。其命意,显然是引导考生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务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分析所给材料,筛选重要信息,不难看出,应将重点放在省略号后面的“梦”上。“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袁隆平渴望实现超级稻亩产千公斤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造福,为国家创造价值,与民同乐的情景展现。

  为此,写这篇作文时,可以袁隆平的事迹为发散点,多角度立意。角度可定为:1、理想与现实,2、追逐着梦想,3、追求中的苦与乐,4、为超越梦想而奋斗,5、广阔天地有作为,6、热爱并踏实地工作,7、共享成果带来的乐趣。

  【满分作文展示】

  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70分)

  厦门一中白杏珏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

  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到:“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 ?一个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我们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于是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岂不痛哉!

  幸而我们还有幸存者明了这个道理,“成败得失,悲欢沉浮,在死亡面前终将逝去,我们看见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乔布斯,主宰it行业的先驱者曾如是说道。是的,那些恒久的事物,人类的普适价值,抑或是科学艺术的真、善、美,才是创造的起源与归宿。当我们受困于一时得失,不思是否前进时,但想一想那些因热忱而永葆鲜活的灵魂,默念这句话“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惟有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颇有见地、论述深刻的议论文。考生准确把握所给材料,恰当立意。其优点如下:

  1、标题生动形象,观点鲜明准确。考生在标题中巧妙运用比拟手法,将自己的观点形象化,既吸引读者,又使文章增色。

  2、紧扣中心论点,大量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文章引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言,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语言生动,内容丰富,论述深刻,说理透彻,观点鲜明,令人信服。

  3、考生巧妙联系现实,运用对比论证法,于批驳中树立自己的论点,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XX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拒绝平庸(“和尚指点画家”)

  江苏一考生

  那还是在我五十多岁的时候。

  我学国画四十多年,画界的朋友们见到了我都称我为“大师”。大师这两个字让我洋洋自得了好几年,后来才发现,原来上了年纪的国画老头都被叫大师——原来我只是如此平庸的一个。

  自此以后,我专心于国画的研究探索。一心扑在画上几年后,我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现在画界的国画千篇一律,都很平庸,缺少一种东西。我自己的画也是如此,就算是工笔画画得再怎么逼真,再怎么细腻,给我的感觉还是不对劲,感觉很平庸。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我的多年好友星尘大师,大师自小精研佛法,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极深。

  大师问我:“你感觉缺少什么呢?是什么能让国画跳出平庸、拒绝平庸呢?”“不知道,只是感觉缺少点什么!”

  大师笑而不语,他将我领到一座钟楼上,放目远眺,油菜花开,满眼金黄金黄,偶有几棵杉树挺立其间,错落有致,黄绿相交,让人的心情也开朗了起来。

  “把这美景画出来看看。”大师言道。我心有感触,随即挥毫泼墨,一会儿即成,看上去很逼真,但还缺点什么。

  “闭上眼睛,用心去看!”大师一言惊醒了苦思中的我。我依言而行,闭上眼。我听到了勤劳蜜蜂的忙碌声,我听到了开花的声音,我听到了花朵们互相鼓励的声音,我听到了大自然关爱生命的声音,我听到了我的心声:画下来!

  这一幅画,我画得很慢,这期间我从未抬头看过花的景色,这些景色,都在我的心里!

  终于完成了。

  这一幅与上一幅相比,并不是十分逼真,但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机感,活泼的花朵的热情,透过宣纸扑面而来。

  “知道现在的国画为何平庸了么?”大师问道,“是缺少心灵的投入。只有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画中,才能拒绝平庸。那种境界,画得逼真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画者想给看画人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图画本身。”

  “在下受教了。其实,做人、做事,也当如此吧?”

  现在的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碰到叫我“国画大师”的人,咱笑而不语,我心自在。

  【点评】

  这是博得阅卷老师一致好评而获满分的高考作文。考生紧扣“拒绝平庸”,巧妙选材,文脉清晰,线索清楚,通过画家求教老和尚如何拒绝平庸,揭示了“不仅画画用心才行,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这一主题。

  这也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考生将耐人寻味的哲理,融入于精彩的对话之中,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使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文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恰到好处。既为画家的开悟做了点化,又为揭示中心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