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式围观”

2018-02-28

  浅谈“中国式围观”

  李鑫

  “围观”,顾名思义,即“围而观之”。中国最不缺的便是人,对于生性爱热闹的国人来说,围观更是一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然而中国人的围观有其规律和特点,既然有经典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快餐”,我们不妨也叫它“中国式围观”。

  “国式围观”由来已久,但我第一次了解还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那些抻着脖子饶有兴致地观看革命烈士行刑的愚民,是一群多么可恶的围观者。那些麻木不堪的灵魂竟沦落到通过看自己的同胞受苦受难来寻找一些变态的刺激。愚昧国民的劣根性,让那个年代的围观变得可悲可恶。历史的潮流滚滚而过,当中国人民终于摆脱列强的压榨侵略,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围观发生在文革。为了自保,人们颠倒是非;为了自保,多少人埋藏起自己的良心,混在人群中充当“看客”。胆小国民的无知与懦弱,让那个年代的围观变得可哀可叹。

  如果说是国民愚昧无知,胆小怯懦的特点造成了以往“中国式围观”的不堪,那么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都高度丰富发展的现在,不少中国人内心的冷漠和责任感的缺失则是造成诸多次围观饱受诟病的根本原因。且不说西湖边上面对失足落水者只顾拍照不伸援手的众人多么令人心寒,也不说那些眼见着老人跌倒在眼前不扶的围观者有多么自私,单是“小悦悦”事件中那路过的十八个路人的见死不救最终导致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就足以令我们惊叹惋惜。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下长大的中国人,何时变得这样麻木与冷酷?少数人同情心的死灭,使即便是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依然不时有冷漠围观现象的发生。

  难道这以上种种就是”中国式围观”?难道”中国式围观”注定是个贬义词,是外国人眼里的笑话和中国人心里的隐痛?不,不应该是这样,不会是这样!我们须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亦可改变这不如意的现状。我们扪心自问,当我们也成为了围观者,我们该怎样做?如果你犹豫自己力量的渺小,请你相信,无数个如你一般愿意站出来的个体的力量汇聚就会组成无穷的力量;如果你怀疑社会的审判并不公正,请你坚信,无数个如你一般有良心的中国人会为你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只做个袖手旁观的看客,我们贡献出的情谊,会让这个社会也变得温情。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分明看到,在这个围观群众越来越能理性思考的社会,在这个互联网打破管制藩篱的时代,“中国式围观”也成为了一种力量。从“郭美美”事件后慈善机构的问题浮出水面到廉洁从政的号召下多少贪官被揭发下马,罪恶在群众的围观下愈发无所遁形。

  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重拾悲悯心与责任感,让“中国式围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