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供大家参阅!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篇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著名大作家高尔基所说的,他深刻地指出读书对人们的重要性和多读书的好处。在昨天,我读完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所创作的《呼兰河传》。
这本书创作于1942年,萧红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它虽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但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矛盾曾经这样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合上《呼兰河传》,我在想,现在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但萧红的童年是灰暗、不快乐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美好童年。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篇2
自从我们上了《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有许多同学就买了《呼兰河传》这一本书。我前面的同学也买了一本,我借过来翻阅。
这本书有六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活泼天真的“我”、朴实纯真的王寡妇、作为一家之主的祖父、可怜的团圆媳妇、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和坚强的冯歪嘴子。这本书中写了作者在呼兰河这座小城中度过的童年,小城里人们的生活有悲惨、凄凉,也有少许欢乐。在作者的文字读起来不仅让人感到悲惨,还会有轻松幽默之感,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还有那一去不返的童年。在这本书的尾声,作者最亲的亲人——她的外祖父去世了,这更让我感到悲哀。
这本书里的人物,最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小团圆媳妇,她五六岁被人买去,十二岁就嫁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相信“大仙”的胡言乱语,三番五次地折磨她,最后把她给折磨死了当我读到这里时,仿佛看到那滚烫的热水里冒着气泡,小团圆媳妇在水中挣扎的情景。为什么没有人出来阻止?为什么要相信迷信?为什么要害死一条无辜的生命?
而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敬佩的却是冯歪嘴子。冯歪嘴子是一个普通的下等人,在磨坊里磨面。偶然的机会,作者发现他和邻居王大姑娘喜结良缘。消息传出去后,冯歪嘴子和王姑娘被当地人奚落。在王大姑娘生完第二个孩子时难产死了。人们在旁边议论冯歪嘴子该怎么办。我本以为会有人出手相助,可竟然一个人都没有!冯歪嘴子在人们的闲言碎语中默默地劳动,坚强地与困难搏斗,让我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二十世纪的呼兰城,只有祖父给了萧红温暖,大路上有大坑没有人填,冯歪嘴子有难无人相助,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烫死人们只是看热闹……一个灰暗的小城!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感触很深,心头十分沉重。现代作家司马长风说:“她(萧红)使小城里的人物获得了不朽的文学生命。”
让我们以冯歪嘴子为榜样,在波涛滚滚的人生海洋中努力前行,定会到达温暖的彼岸!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篇3
美和追求美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这部书是着名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团圆媳妇那一章,看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12岁。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将来再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篇4
放假写完作业后,随手翻开一本书,书名叫《呼兰河传》,我突然想起我们语文书上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那个萧红,不就是着本书的作者吗?于是,我便认真地读这本书。
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年代里,她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用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春天,我们可以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可以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我们可以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