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2018-04-19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应寅,三月为卯,顺次到五月为午,因此乐五月为午月.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泊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棕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汩罗江后,当地原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真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有唐朝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巨冤。”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袅羹”。《史记》“武帝木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不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ci百官。

  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棕子,因为附会在屈原上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爱欢迎的端午节食。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附予了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