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小时候我住在乡下,那里很美,清晨早起,迎面吹来一阵清风,包裹着百花的芬芳,草儿的清香,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穿过田野,我的裙边被那藏在绿叶间的露珠润湿,鸟儿在枝头奏起了悠扬的黎明交响曲,时而轻柔,时而激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仿佛就是在描绘那幅清晨的美景。那里的一切都令我怀念,但最令我怀念的是我家门前的老枇杷和那永远站在枇杷树下眺望的身影——奶奶慈爱的身影。
奶奶有一双怜爱的眼睛,可亲的微笑。她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了,可是在我心中,她却一点也不平凡。
夏天,我家门前的老枇杷,结出一个个黄橙橙的果实,甚是可爱,一团挨着一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儿时的我,活泼甚至调皮,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使出浑身力气反复跳跃,伸手去够枇杷,馋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可是,矮小的我,总是够不着,只能望洋兴叹。这时,奶奶总会乐呵呵的笑着,轻轻的点了点我的鼻子说:“小馋猫,奶奶摘给你吃。”奶奶直了直她那弯曲的背,踮起脚,费力的摘下了几个枇杷,笑眯眯的放在我的手里。我呢,接过垂涎已久的枇杷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奶奶摸了摸我的脑袋,呵呵的笑。幼小的我,只顾着自己吃枇杷,都没有想到分给奶奶一个,现在想想,很是心疼与自责。自此之后,每当枇杷成熟时分,奶奶总会第一时间摘下新鲜可口的枇杷,放在我小手里。那时的奶奶给我的印象是慈爱和犹如枇杷的甜美。
渐渐的,我长大了,进入了校园生活。从整天嬉笑玩耍,到如今在学校循规蹈矩的学习,我极不适应,开始讨厌学习。有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爸妈批评,于是恶性循环的让我更厌倦学习和考试。我一个人躲在枇杷树下哭泣。这时,一只大手放在了我的头上,轻轻抚摸着,我知道,这熟悉而温暖的感觉,一定是奶奶。年老的奶奶迈着小碎步,走到我的面前,用她那满是皱纹的手擦拭着我的眼泪说:“小燕子,不要哭,奶奶给你说个故事。”
“枇杷好吃吗?”奶奶摸了摸那苍老的树干对我说。
我哽咽着:“好吃。”
“你知道枇杷为什么这么好吃吗?”
我摇了摇头。
“枇杷树要忍受秋的凋落,战胜冬的严寒,在春季勃发,才能在初夏长出可口的果实。经过漫长的一年,树将与恶劣环境的战斗坚持到底,最终将重重困境转化为甜美的果实。因此,枇杷才会这么好吃。这也是先苦后甜的道理。”
我望着眼前的这棵枇杷树,想象着在这无数的春夏秋冬,它是怎样傲然挺立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棵枇杷树,要经过风雨的洗礼,严寒酷暑的考验,才能渐渐成熟。你看,枇杷树上这一圈一圈的东西,它叫年轮,一圈是一岁,一圈是一次成长和蜕变。枇杷树把自己的成长刻在了身上,我们呢?也要如此,把每次的失败铭记于心,化为动力,迎接下次新的挑战。”奶奶把目光从树上转移到我的脸上,我们四目相视,在奶奶的眼中,我看到了同枇杷树一样的坚持。
我擦干眼泪,大声告诉奶奶:“我懂了,奶奶,只有平时努力刻苦的学习,才能换来优异的成绩。即使失败,也不能一蹶不振,要更加努力才可以。我要像我们家的枇杷树一样坚强,我要成为一棵长满甜美果实的枇杷树!”
奶奶会心的笑了,还是那样的慈爱与温暖,但这次,我从奶奶的眼中还看到了智慧与坚持。
后来,父母为了让我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搬到了城里,从此,也就离开了奶奶和那棵枇杷树。搬离故乡之后,每年我们也会回去几趟看望奶奶,可是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暂,渐渐的,我忘了那棵曾给予我信心和力量的枇杷树,对奶奶的思念也渐渐被繁重的学习负担所冲淡。
直到奶奶去世那年,我再次回到故乡,回到奶奶的身边,站在枇杷树下,想到的都是我与奶奶的回忆,当然还有这棵老枇杷。恍然间,我领悟到,原来,枇杷只是一种植物,长着我爱吃的果实,枇杷树给与我的力量和信心,其实都来自我亲爱的奶奶,此时,我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