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作文

2017-06-16

帽子作文(1)

  无意间读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文章里竟然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当你的去路被一条极难翻越的篱笆阻碍时,不妨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帽子抛过篱笆去,如此一来,你就不得不费尽心思去翻越那篱笆了。

  粗略地读过,我也只是付之一笑——这样地断自己的后路是非要有股傻劲儿不可的。古时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类的典故,现在竟又冒出个“把帽子抛过篱笆去”的无厘头道理来。然而细细揣摩,便也发现了其中的意味。

  先举个身边的例子。家乡外婆家的邻居由于家里卫生间瓷砖年久失修,加上天气阴冷潮湿,出现渗水甚至自动脱落。大家都知道该是改造卫生间的时候了,却久久不见人行动,即便有人满口答应了,也不过亲身演绎着“明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千古名句。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先斩后奏,砸坏了卫生间所有的瓷砖墙壁……不久,总算有了新的卫生间。现在想起来,邻居所做的既不是“破釜沉舟”,更算不上“背水一战”,她只不过“把家人的帽子抛过篱笆去”了。

  谈得更远些,可以说说日本企业的一条特殊制度。工厂企业的技术人员不分等级高低,每年至少要提出一项改进技术或设备的建议,哪怕只是改变一个螺丝钉的形状或更换某个通风口的位置,否则就面临着被“炒”的厄运。如此一来,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把帽子跑过篱笆去”这一做法看似极端、不尽人道,想不也有人不置可否,其实它是可行且有效的。人原本就是有惰性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很难改变。而所谓的“帽子”不过是一个间接的牵引者,不一定是实物,也许是一句自我暗示,也许是一个迫使自己坚持下去的举动,只要能“逼”着自己去做,使自己“不得不”去做,那么“帽子”的作用也就尽到了。

  看来,“把帽子抛过篱笆去”这一说法绝非笑话,而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毫不犹豫的坚定态度和行动。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合适自己的“帽子”,在遇到“篱笆”或是“高墙”时,毫不犹豫地将它抛过去!

  初一:曾林

帽子作文(2)

  在中国当今社会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头上戴着五花八门的安全帽,不分昼夜的在嘈杂的工地之中穿梭。他们的职业随处可见,可他们的名字却无人知晓,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

  大众或许瞧不起这些农民工,农民工被看不起,确实有其自身因素,因为教育背景问题,还有生长的环境的习惯不同,他们往往带有很多农村一些不甚文明的习惯,和城市人的思维观念有相当程度的分歧,造成了这种瞧不起。

  我们来到了一座正在施工的工地,中午时分,烈日当头,工人们的休息时间到了,我们找到了一个在施工棚底下休息吃午餐的工人:他靠在箱子旁,快干裂的嘴里啃着一个面包,皱巴巴的手里握着一瓶快喝完的水,茧子遍布了他的手掌,脚下的布鞋显得他有些许沧桑,背上湿透了,在那件紫红色的衬衫上显得格外显眼,衣服虽与其他工人有些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那一成不变,满布灰尘的安全帽。

  他见我们走了过来,急忙手撑地,放下面包和水,用手推了推帽子,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们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他说他从事高空作业,干这行已经一年多了,他说完用手指了指施工棚对面快搭好的脚手架上,上面有几个工人用安全带吊着身体在工作,那个架子大概有三十多米高,我们问他怕不怕,他却笑着回答说当然怕啊,但老板对我们那么好,一个月给我们两千多块钱,老婆和女儿在老家,等着我养他们哩!不知为何他一讲到这些就乐呵呵的,半天合不拢嘴,在我们城市人眼里看来,一个月两三千已经算是很少了,但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但当我们问到他安全是否有保障的时候,脸上灿烂的笑容却没了,没有回答我们,大约半分钟后才回答说没有。

  之后我们又采访了一位在高速公路打工的农民工,他也回应出了同样的答复,时间长了,一个是我们看得见的,发生了一些事故,甚至有死人的事故,这确实需要我们注意。

  这些工人们可以说分分钟都在用生命赚钱,在工地上,唯一能保证他们生命的,就是那一顶用加强塑料做成的安全帽了,但当这些工人们出了意外时,拿到的意外保险金就几万而已,可有些工人却连保险也没有买,要是出事了以后,工地照常施工,可是家庭一方面,是造成了亲情,经济的大损失,换来的,不是保险金,而是巨大沉重悲痛,这些农民工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的保障,还有社会上的关心和关爱!

  那位工人采访完后,又继续带上安全带,做高空作业去了。

  初一:温测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