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荡口古镇,看见了很多在城市中已消失的老房子,尝了很多消失的老味道。在那里走了整整一个下午,我产生了“终于回到老家了”的感觉。只是又觉得古镇的风里似挟着轻声的呜咽。
江南水乡,烟雨迷蒙之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白墙黛瓦。漫步于某条青石小巷,静静挨在两旁的是那淡雅的墙,古朴的门,精致的屋檐,还有脚下那厚重的青石板间默默生长的青苔。诗一样的景却如诗一般逝去,熟悉的老家已渐渐消亡。现在谁还能在这喧嚣的红尘中觅一片寂静的桃花源?那巨大的声响占据着我们的耳朵,让我们再也无法听到那老家的呼唤,只好在茫然中苦苦寻觅。
不过,今天我终于又在荡口邂逅了它,那古老记忆中的老家。在曲曲折折的老巷子里转悠,两边的老房子在风中默默低语,破旧的木门笑咧了嘴,再也奈何不了风的进出,窗户的木格似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在打量着我们。毕竟,它们只陪伴过我们的先辈,又如何会认得我们这些“陌生人”?阳光肆无忌惮地跳跃在一片片屋瓦上,它忽又高高跃起,轻灵地落到青石板铺成的街上,然后撒开脚丫子向前冲去,似乎再也不愿回头。风走过,芭蕉的叶子缓缓地拂动了几下,一只老猫在阳光下慵懒地翻了一个身。如果不是后面那喧闹的人声,我真的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某个安静闲适的下午。我被我自己的想法逗得一乐,不过转念一想,如果那样,那我岂不是成了古代唯一一个浑身散发着毒气的污染源?难怪这古镇对我似有一种排斥之情。
说是古镇,其实也有些名不属实。空气是那般烦躁,这些古建筑在抱怨,抱怨自己身上新穿上的太过花哨与自己年龄不符的外衣。只可惜,就算抱怨也没有丝毫办法,毕竟再也没有人会那样细心地给它涂抹红妆,为它思前想后,和它风雨同舟了。过去的人视它为亲人,而现在的人视它是产品;而我们这群人,则是没了故乡,便不管它乐意不乐意,硬往它怀里挤,硬要成为它的朋友,在扰了它的清静的同时还不懂得爱护它。
恍惚之间,风载着远方人的灵魂归来,古镇似乎满足了,安定了,高兴了。小巷里似响起了从前的脚步,是那样不急不缓,从容不迫;门内似传出了从前的碎语,是那样的亲切温暖,柔和美好;烟窗里似飘出了从前的炊烟,是那样飘飘悠悠,淡然安逸……浓浓的暖意在空气中酝酿,让人忍不住想要重温一下曾经的美好。古镇在说话,用它古老的乡音对苍老的树、永恒的水、古老的桥诉说着它从前的记忆,我们听不懂,这声音太古老,我们已听不懂,于是只好后悔,为何从前不曾好好学习那古老的“语言”?为何自己这般无知?
不甘的我们于是只好将满心的情都寄托与水,愿它能将这情送到那时间的彼岸,也希望这情能长久留伫于古镇,代我陪伴一下这孤独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