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朝是个相当发达的国度。长安,洛阳,成都……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与繁盛。相比之下,奋起的,更是无数的书香子弟。
唐朝采用科举制,这无非大大地加强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而无家世的有才之人得以入朝为官,得以报效祖国。然而,“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上,不可能是完全清廉的,仕途之路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无数文人墨客发现,想要走上仕途就必须以人格为代价时,他们确惶惑了。他们奋起了,他们沸腾了,最后选择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楫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他们重视功名利禄,但更重视人格的独立与尊严。
然而,那些常年处于仕途的君子们,却更重视友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贵贱与政见的不同而嫌弃。白居易与元稹,京华一见。从此一见倾心,当元稹听到白居易的不测时半夜惊起,徘徊不定如同身受。而白居易到了晚年看到了元稹的遗诗,也是犹涕下沾巾。
可是,聚,是短暂的;离,是经常的。离别的路上多了几分荒凉,多了几分大漠孤烟,多了几分驼铃。
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浑雄而来,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美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唐朝是繁盛的,是灿烂的,是辉煌的,而唐人更是屹立在历史的深处……信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