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成长

2017-10-12

  在苦难中成长

  ——读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感

  在19xx年至19xx年间,列宁到高尔基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对列宁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于是,高尔基不久就写成了这部巨作。

  这本书以阿廖沙为主人公讲述了高尔基小时候生活的悲惨和条件的艰苦。阿廖沙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又无力照顾他。只好将阿廖沙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可怜的阿廖沙只上了三年学就走向了复杂黑暗的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这时他才11岁呀!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是阿廖沙,根本面对不了社会,一定会饿死在街头。11岁,毕竟这是个依靠父母的年龄啊!

  阿廖沙当过学徒工、守夜人、搬运工、面包工等。在鞋店里当学徒工时,他受人欺凌,过着忍气吞声而又无奈的生活。过早的接触社会让他的心灵比同龄人更成熟。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阿廖沙依然没有放弃学习,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时,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正是这种不为环境屈服的决心让他在生活的悲惨和条件的艰苦下坚持写作实践和阅读大量的书籍。

  书中写到阿廖沙跟周围的邻居借书,经常看书到天亮。但是因为家里的条件艰苦,一盏小小的油灯满足不了他对看书的酷爱。一夜过后,阿廖沙经常把眼睛搞的通红。

  读完这本书后,我敬仰阿廖沙也是高尔基能在苦难中成长、学习的精神。书中的字字句句熊熊火焰一般讴歌了阿廖沙也是高尔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他酷爱学习的一面显露无遗,使我们也向他看齐,把他作为心中的旗帜。

  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为什么能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取力量……”

  鼓楼区镇江路小学

  简评: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从名著中汲取精华,懂得了苦难是一所大学,它是造就无数名人的学校。当然,即使明白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愿意接受磨难呢?这也是名人稀少的原因吧!我希望你与众不同,去争取上这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