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材料写作文

  记得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也有一个著名的“雾海航行”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在大雾出现的时候,忘却自身的危险,转而欣赏海上大雾的朦胧景色,你会领略到一种恬静的超然感觉。

  此例就地取材,丰富了行文,值得称道。

  四、受材料的启发、触动,换一个视觉,切进新的思考

  如下面一个话题:

  物换星移,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风景;霓虹闪烁,大厦摩天,这是都市的风景;亮丽青春,琅琅书声,这是校园的风景。诗人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情境,有人认为堪称最美的风景。但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不能到达的地方;还有人说,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请以“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中提到一些自然的风景,但我们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紧扣“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一语,你兴许会“剪辑”出一帧帧最美的人文风景:落日余辉中老两口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冒着霏霏细雨辛勤劳作的父亲的背影;冬夜里守着一盏孤灯为儿女缝补衣裳的母亲的面容;夏日里顶着骄阳检修路灯的电力工人的身姿;病房里互相关爱的场景;领奖台上充盈着温馨气息的微笑、眼神以及手势……一旦将它们摄入眼帘,再倾注于笔端,这种种风景不就有了特别韵味么?

  五、化用材料,设计开头、结尾或过渡

  如下面一道作文题:一首小诗写道:“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助你成长的人。请以“我成长中的感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化用作开头:“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感激。我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可化用作结尾:“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正是学会了感激,我才渐渐成长。”

  可化用作过渡:即先叙写一件“绊倒自己”或“遭遇欺骗”的事,再化用诗句作为过渡语,使前后紧密衔接起来。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XX年全国卷(乙卷)]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