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新八德演讲稿 篇1
在座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孩子们沐浴着“新八德”的春风茁壮成长》.
各位一定与我一样幸运的参加了新八德培训,大家也一定清楚的记得培训过程中我们眼中流下的热泪,我们心中燃起的光亮。那热泪是因为视频中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懂得孝亲懂得分担的感动,那光亮是因为看到了我们可以如愿以偿地培养学生具备优秀品德的希望。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的思想,而作为一名教师,我怎能不知道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可是面对着在品德教育方面并不如我心意的现状,我也常常陷入深深地思索,却也常常叹息困惑。而新八德则如和煦的春风,吹开我心头的迷雾,引领着我走上充满希望的德育之路。
在学习新八德、践行新八德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对“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践行《弟子规》”这些将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人生信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记得,在学习新八德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视频看到迷途知返的少年流着泪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忏悔时;看到比自己还弱小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存、为了父母脸上的微笑,用瘦弱的肩膀担起家的担子时......学生们忍不住掩面啜泣,有的孩子流着泪说:老师,和他们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甚至奢侈,我再也不会跟爸爸妈妈提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了。有的孩子哽咽着说:我的爸爸妈妈虽然都很健康,但他们一定也有许多不容易,只是没对我们说,而我们也从来没去体谅,现在想想,我特别愧疚。一个平时并不善言谈的孩子竟然满怀激情地说:老师,我今天回到家后就要关心关心我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他的话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说道: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事。而我就站在他们的身旁,欣赏着感动着他们的表白。那天孩子们自发的给自己留了一份家庭作业----为家人做件事。那一刻我不禁反思,其实孩子们的心是多么的纯洁善良,只是有些时候我本是一片好心的教导,没有那些更真切的故事更能走进孩子们的心,感谢“新八德”的工作团队带给我这样的启迪。
新八德的学习就这样在我们的感动与反思中,实践与分享中火热的开展起来了。
学校每周升旗校会的主题也都是学习新八德。从《弟子规》到“孝亲”,从“尊师”到“友学”
如果您有机会来我们的校园做客,您一定会看到孩子们深深地鞠躬,您一定会听到孩子们
亲切的问候;您一定会看到大课间整齐的阵容,有力的步伐,听到响彻云霄的口号,不向困难低头的誓言。随手拾起一片纸,轻轻关上一扇门,帮助生病的同学打一盘香喷喷的饭,给疲惫的老师倒一杯温热的水......这一件件小事如此平凡却又如此让人珍惜因为就在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忠植少年善良、真诚,阳光、向上、团结、奋进的心!
而今,“新八德”教育的春风就这样暖暖地吹遍我们美丽的校园,这将中华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正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学习与认真实践中生根发芽、花蕾初绽。让勇敢智慧的忠植人更加满怀激情,敢于担当地阔步前行。
“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在我校师生的心中不只是一段铿锵的口号,更是我们做人与育人的目标和行动。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沐浴在新八德的春风里,将有更多的孩子会以最真诚的情谊、最坚定的信念、最高远的志向,最优越的实力给亲人以关怀,给师长以欣慰,给朋友以信赖,给自己以实力,给家乡给祖国以荣耀!
小学三年级新八德演讲稿 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演讲,而第一次演讲就是竞选班长,此时此刻我很激动,也很紧张。班长是一个许多同学向往的职位,需要一个有能力有爱心的人来担当,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我在一二年级都当过班长,大家是不是继续给我这个机会呢?让我童年的日记里留下为全班同学服务的无比美好的回忆吧!我热情开朗、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拥有爱心。我的缺点是看不起差生,不爱听别人对我的劝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改掉这些毛病。
假如我竞选成功当上班长,我将用旺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来做好这项工作,我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如朗诵、演讲等等,当然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我想我们都应该当个实干家,不需要那些美丽的词汇来修饰。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缺点,我将继续自我完善。
工作锻炼了我,生活造就了我。戴尔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提任这个或那个职务”。
同学们,信任我、支持我,请投我一票,谢谢大家!
小学三年级新八德演讲稿 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美德,是人心灵深处的美好品德,它如一盏艳丽夺目的灯。有两个人,让这盏灯大放光彩。
在高一千三百多米的大山上,生活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这儿的人民十分贫穷:衣服没好好的一件,饭没好好的一顿。也因为贫穷,他们只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山庄最显眼的地方有一所学校。说是学校,其实也只是“间小屋。此刻,这所狭小的学校里面密密麻麻地挤着一百多名学生,他们正在翘首以盼着什么,是什么呢?
在这破落的小山村旁,一辆车正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盘旋而上,车上坐着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他们才刚踏进学校呢,就被孩子们围住了,“朱老师!”“孙老师!”
他们便是这个山庄两位教师――一朱敏才与他的妻子。说起来,你也许不信!眼前这位貌不惊人,朴素无华的老人竟曾是一位赫赫有名、叱咤风云的外交官。退休的他本可以在北京富足的过完自己的享乐之年,可他却和妻子坚持去贫困山区支教。他们到了乡村,第一件事就是为孩子们办新课、买课本、买衣服,把两三百万熬不犹豫地全给了这个小山村。
他俩住的地方极为寒酸:一间小房间,要当卧室、厨房、浴室来用,他们一个月通常只能洗一两次澡,到了冬天,还没法洗。他们和公共卫生间之隔一扇,房子通常有飘来的恶臭味。这些这些,这夫妻俩全挺过来了。他们的到来,犹如一只神奇的画笔,为孩子们枯燥的童年“画板”,描绘出灿烂的一笔。他们的到来,使原本静寂的小山庄充满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
支教的辛苦让朱敏才患上了高血压。年过古稀的他在支教的第十个年头突发脑溢血。抢救后的朱敏才用颤抖的双手写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还想上课”!
这夫妻俩是多么地令人感动!这种内在美如蜜糖般灌入了每个人的心间。他俩如两只在天空中飞舞的萤火虫,身上闪闪发光。他们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市上这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可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品质――美德!他们如一颗颗的种子,在祖国的大地上绽放出美丽的鲜花!让我们向他们学习,继承中华美好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