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的演讲文稿 篇1
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种品质,在我们这个人文社会,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福,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项方面。
一个人只要讲诚信,别人才会赞赏他,尊重他,亲近他,在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人们将不会信任他。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都难追上,所以我们说话要算数。
诚信是讲究方方面面的,商业、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讲究诚信,人们需要诚信维持关系;商业需要诚信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维持与其它公司的合作。诚信可以使他人对自己有好感,诚信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得到提高。诚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诚信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在事业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的快乐。
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学会诚信还要学会谨慎,不能对他人坦白对自己对他人不好的事,一颗诚实的心还需要谨慎,谨慎他人,当别人信任自己时,也要小心。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有一个成语叫做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这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吗?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一个守信用的人往往会被他人所接应。诚实需要勇敢和谨慎,信用需要坚持和完善,只有做到这样,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诚信的人。“信”源于“诚”,“诚”又因为“信”而更显真挚。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诚信”占有很大的比重。流放溆浦的屈原,放牧的苏武,捐躯的文天祥用他们的行为证实了对祖国的诚信。
有人说选择了“诚信”,那你放弃什么呢?其实具体放弃什么无关紧要。我只知道“诚信”这一抉择可以平衡得失,使我的工作、生活少些成人的世故圆滑,多一分心灵的感动与沟通。
设计建设纽约摩天大楼花旗大厦的谢方里教授向世人证实了这一点。当他发现大厦的设计存在漏洞,大厦可能在狂风中被折断时,他毅然向市政当局提交了调查报告。一切的荣誉、金钱、掌声都似乎离他远了,但他却在广播中发出了真挚的话语:“我不乞求原谅,只求大厦能尽快加固。”平凡的话语感动了平凡的人,由于谢方里的诚信,他的工程师生涯得以延续。这才诞生了牢固性最强的世贸中心。
诚信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欺骗他人、不守信用,一个无诚信的人就是丧失了品德,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可以说就是骗子,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信赖,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这样的人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不管我们在哪里,都要具备诚信。
诚信需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违背诚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会对自己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无诚信比起来,诚信要好得许多,既然诚信好,我们为什么又要去选择无诚信呢?
诚信已成了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懂得诚信,做好诚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说诚信是福。
15分钟的演讲文稿 篇2
岁月逶迤而来,蜿蜒而去。20世纪的中国多灾多难。先是上半个世纪,内战频繁,民不聊生,长期的积贫积弱,导致外敌入侵,这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所不愿意见到的;而后半个世纪,在短暂的“五月天”般的幸福日子过去之后,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国家又进入一个灰暗的隧道。于是,当生活在和平安宁的21世纪的我们回溯上个世纪时,就好像见到备受伤害的母亲,眼睛里会多出一些悲怆。而当我们听到81岁的老布什再次来华时说的第一句话“因为中国,我看到了亚洲的希望!”时,我们亦或又多了几许自豪。回看史籍上曲折的来路,我心震撼。望着那不朽的名字――中国,听她身后奏起的激昂乐章,我不禁叫道:我们该怎样拥有这份自豪与雄壮?我们要如何将自己融入绝响?
也许你会说,“酬酒临江,横槊赋诗”,那是一代枭雄的气概,而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做郭沫若笔下熊熊燃烧的《炉中煤》;也许你会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是一世英烈的豪言,而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做鲁迅笔下俯首独卧夕阳的“孺子牛”;也许你会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是走过多艰世事的宿将的抱负,而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做少壮勤努力,老大不伤悲的中学生。
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兼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当我们舍弃世俗功利的浑浊与纷争,懂得珍惜生命的本质与无华时,我们不禁会问,人的一生中究竟什么事才算是大事呢?古时为抗击周边诸侯国的进犯而战是大事,近代为抵御帝国主义的入侵杀敌是大事,现代为建设自废待兴的新中国辛勤工作是大事,当代“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是大事。这是新世纪向中华民族的召唤!这是中华民族向新世纪的宣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必再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我们要将真心献给祖国,尽一份赤子知情;把智慧献给祖国,与繁荣同行;把青春献给祖国,获得生命的永恒。
面对高山,我们感慨她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我们惊叹她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我们赞叹她的高大苍翠;俯看小草,我们称赞她的坚忍不拔……因为,在她们身上,孕育着中华民族数百年顽强的意志。
与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一同走过:搏击巨浪勇救人的魏青刚,把爱献给孩子的丛飞,20xx年铸成“倚天剑”的黄伯云,月亮般照亮苗乡的李春燕,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37年监守诺言的陈健,无声世界创造美丽的邰丽华,中国军人的旗帜杨业功,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飞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以及地球之颠的勇者、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让我明白了:我们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可以活得无私;我们是无力的人,但我们可以活得无悔;我们是渺小的人,但我们可以活得伟大。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惜,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中华之崛而读书,为中华之振兴而学习,为中华之辉煌而奋进,让自己的青春、热血、生命幻化作祖国建设灵动音符!
15分钟的演讲文稿 篇3
古人云:“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今人曰:“人敢想敢拼敢闯才会成功。”;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古今中外,“要上进,应进取”已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于是,许多年轻人志向满满,心中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愿望:凡事都要力争上游,永远要坐前排。”
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名字叫《永远都要坐前排》。讲的是撒切尔夫人的故事:玛格丽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从小就被父亲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不落后于人,“即使坐公交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残酷”的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其他活动中也都是名列前茅,最终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一颗璀璨的明星。
看了上面的例子,你心中一定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有一种“永远要坐前排”的冲动吧。别急,静下心来想一想:难道做人真应该永远坐前排吗?
非也。试问:这世界上能有几个撒切尔夫人?难道人人都可以在“残酷”的教育下,在不懈的努力下永远独占鳌头吗?再试想一下:要是人人都不切实际地为力争第一而绞尽脑汁乃至不择手段,难道不会出现更多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吗?人际关系不会更紧张吗?社会不会更动荡吗?
其实,我和你一样,都只是芸芸众生中一颗颗渺小的沙砾,都只是一颗颗小行星,在既定的轨道上留下自己深深浅浅的生命痕迹。诚然,在生活中做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没有必要事事都要争第一。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并且长短有限。在这有限的生命中,一个人的精力亦是有限的。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除非是IQ超高的爱因斯坦似的天才人物,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既然知道精力有限,却硬要处处争强好胜,处处不甘人后,结果可想而知——不但累坏了自己,收获亦寥寥无几。
有一个故事想讲给你听:有一个男孩,不笨,且从小就爱处处争第一:跑步,他总是拼了命地冲在最前面:学吉他,虽然不喜欢,却硬着头皮拼命地弹,只是不甘人后……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各方面都略知皮毛的“事事通”,却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郁闷的他找到了一位科学家,向他倾吐了心中的苦水。听罢,科学家没说什么,只是从口袋中掏出一面凸透镜,将日光汇聚到一点,照在一张白纸上。不一会儿,纸便燃了起来。青年若用所思,然后开心得笑了,因为他终于明白:做人也应该像凸透镜一样,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去获得成功。
听完这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你是否颇有感触呢?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点上,我认为这一点,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位置,位置的优劣不在于高低,而在于质量,关键是所选取的位置是否准确,是否适合自己。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认清自己的优势,然后以平和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去追求,并把它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在某方面成为最优秀,最出彩的。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不断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但成功的概念绝不是永远要坐前排,而是应该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准那一点,并注入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充分去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许多人都说:“人生应该永远要坐前排,那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而我却要说:“人生不必永远坐前排,这是一种理性,一种睿智。”从现在起,以一颗乐观超然的心,为自己寻找一个正确的位置,并努力地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生活会更加和谐,生命也必将熠熠生辉,散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