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秋情思演讲稿 篇1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老乡,女士们、先生们:
中午好!
受众召集人委托,我向大家报告团拜会的起源、宗旨与活动模式及其发展变化等相关事宜。希望能够得到诸位对于团拜会的更多理解、关心与支持。
值此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众召集人向各位致以节日问候。恭祝大家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阖家幸福。
一九九三年,那个莞邑大地并不寒冷的冬天,杨双奇、刘少荣等几位比较早来到东莞工作的湖南人,心里面非常真实地稍稍有些寒冷与萧索----萧索着对亲情、乡情、友情的渴望。这种萧索着的对亲情、乡情、友情的渴望在他们智慧的碰触之中诞生了一个叫做“团拜会”的特殊活动模式。
一九九四年三月六日,是一九九四年元宵节之后的第二个星期天,团拜会第一次正式集会。
每年一届,宵节之后的第二个星期天从此成为团拜会的习惯性活动日。一直坚持到今天。
团拜会起源于工作、生活在莞邑大地的湖南人内心里那萧索着的对亲情、乡情、友情的渴望,所以,团拜会自始迄今坚持“不谈国是,只叙乡情友情”的宗旨。
团拜会只有一个目的----为大家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有益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指数,促进资源整合,成就更大梦想。
我们都有欢笑和泪水,欢笑和泪水最直接地表明了我们人类不完全是,或者说注定无法成为,纯粹理性的动物。我们无法超越肉身,成为自己生活的无情旁观者。正如古语所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因何而生,情由何处而来?情乃因相互接触所生,情乃沟通交流的自然而然成果;非刻意而能为之。许多时刻、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因我们团拜会而获得了特别的意义——对于我们而言;我们为它或他或她而感动不已,没齿难忘,刻骨铭心。
团拜会自一九九四年起,每年一届。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除了元宵节之后的第二个星期天团拜会正式集会之外,年中,分别举行了团拜会、团拜会、团拜会、团拜会,还因为石先祥先生等的倡议举办了团拜会“缘分天空”活动。
“十七载湘人团拜铸造湖湘精神,廿四届湘人聚会畅叙莞邑情怀”。其中,凝聚了许许多多热情、智慧、心血、希望和持续至今的能力与努力;难能可贵地得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的大力支持。
最新中秋情思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早上好!
月,代代相传,一如既往,挂在夜空,那么耀眼,那么迷人。
“明月几时,向天问酒。”月亮,月亮,你为什么如此孜孜不倦地起起落落?是去感受世间的悲欢,还是去祭奠死去的灵魂,还是给黑暗中孤独的人带来一丝曙光?
直到我举起杯子,我请求明月,把我的影子带给我,让我们三个在一起明月,明月,千百年来,你一直是世人称颂的对象。似乎你注定是孤独的人的精神支柱,孤独无助的人的倾听者,仿佛人把世间所有的情感都送给了你。难道,你阴情的变化,就是人情的变化,沧桑的变化
感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啊明月,千千万万的人此时都饱含着离别之苦,只有抬头仰望天上的你,享受着月光浴,才能感受到自己牵挂的人与自己心心相印,不离不弃。是你,让寂寞的心不再无依无靠,让愁苦的思绪不再四处漂泊。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是啊,今晚是中秋啊!我早已盼望已久的月,此时如一轮金莹的玉盘,将人间大地笼罩在一片浅浅的金色光辉之中,月让所有的事物都像注入了情感一般,一切的事物都仿佛向月低声诉说自己无尽的心事。
此时,我的新似乎早已被月的美所震慑,我屏住呼吸,感受着月的纯美,温柔和静谧。就这样,静静地,让明月清风带走我无尽的思绪,缓缓飘升,最后消失不见。我无声了,我那绵延不断的情愫也被牢牢地定格住,时间也仿佛在此时停滞下来,不再流逝。
望着铰接的明月,让人不禁会联想到月饼。“明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西湖游览志〉〉曾这样说道。东坡也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嚼着月饼,更会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情怀,心中的亲切之感也会油然而生,让人的心也会感到一丝丝的甜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和我一样对月有着特殊感情的朋友能永远的幸福美满,像亘古不变的月一样,永远散发出金色的光辉,去走黑暗,即便是再微弱。
最新中秋情思演讲稿 篇3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享受中秋节,弘扬中华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中,伟大的祖国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和的眼神,中国画、书法、曲艺展现了她婀娜多姿的身姿,传统节日描绘了她英姿飒爽的精神。
《周易》有句话说:“看天文观察时间变化;看看人文就能变成世界。”文化使国家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每一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两天后,我们将庆祝中秋节——,这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同学们,现在中秋节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喧嚣中休闲娱乐是难得的法定假日吗?是铺天盖地的宴席,还是混杂的社交?还是刚好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农历八月十五?
现实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证明:我们过着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却不一定知道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秋拜和拜月习俗;我们坐在院子里赏月,却未必能回想起古代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或“玉兔砸药”;我们品尝过美味的月饼,却从未听说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象征着团圆和幸福的中秋节,似乎逐渐淡化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面对韩国“端午节”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印尼“皮影戏”作为自己的文化成果,西方众多节日的穿透性崛起,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隐形衰落,我们这些在21世纪自尊自强成长起来的人,发出了响亮的呐喊和呼唤:“请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看似失落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深刻的,是继承和发展的。有人曾说:“传统文化节日的流失就是文化的流失,文化的流失就是民族精华的流失。”伟大的祖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无价的文化遗产,现在铿锵有力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年轻一代付诸实践,即将到来的广州亚运会也期待我们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是一个失去的、不可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诞生于人类之初,可以永远进化。”同学们,作为附中,我们要站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沿,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抓住机遇,认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大放异彩。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不要忘记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