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演讲稿

2024-09-15

鲁迅的演讲稿 篇1

  大家好!

  学了十几年的鲁迅,在众多文人中,他以他那最具锋芒的性格冲进我们生活,仿佛我们很久前就与他相识,每每论及其人,就有说不尽的感慨。但鲁迅的脾气秉性,又是最神秘难懂的。我们只关注他的乐于与人在纸上言辞犀利的争锋,知道他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这样的鲁迅,被我们神话了,他总作为一个手持长枪的战士,把他永不知疲倦的战斗形象扎根在我们脑海里。连照片中的他也总是不常笑的。但是,他也有爱,并且这样一个伟人的爱情更是不同于常人的,所以我很想看看鲁迅先生的恋爱观。在读过由先生亲自编纂的《两地书》之后,鲁迅在我面前,卸下了斗士的坚硬外壳,展现了温柔的一面。他可以爱!

  《两地书》分为“北京”、“厦门——广州”、“北平——上海”三部分,另加序言一篇。记录了鲁迅与许广平在五年间的通信一百三十五封。有资料统计差不多平均36个小时就写一封信。这本书信集,可以当作爱情小说来读。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是从革命的情谊拉开序幕的。从《两地书》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第一部分,是“受教的一个小学生”向老师的请教,内容都是对社会现状、政治局势等的探讨,这些话题只是停留在俩人的高尚的思想层面上,并没有表现出男女之情,虽然从许广平的去信中也透着爱,但那只是对师长的敬爱和仰慕之情。第二部分则有不同了,一个在厦门,一个在广州,身处两地,自然要关心对方生活得好不好,吃的住的还习不习惯,话题就多了起来,一些生活琐碎的小事,比如请厨子、吃杨桃、提醒注意穿衣这些都有在信里体现。我想,当男女两个人的话题,由精神层面转入生活平常事,转入到关心对方生活,爱情的萌芽就在一点点滋长了吧,而这对于从师生之关系而产生的情愫来说,却是不小的进展。第三部分信件较少,看上去就是夫妻间的生活上的关心了,也似乎已经有了生命的延续在孕育之中,所以鲁迅也是多写些少活动多休息的关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百多封信中,两个人的称谓和落款是一直在变化的。小小的称呼说明大问题。许广平首先给鲁迅寄出了第一封信,称呼是“鲁迅先生”,署名是“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鲁迅的回信也是客气的“广平兄”、“鲁迅”。到第五封信时候署名变成了“你的学生许广平”,“你的”两字,不免带有一种挑逗,但这种挑逗是温暖的,距离就这么拉近了。之后发展为“小鬼”“YOURH.M.”,而鲁迅也把自己称为单单的一个“迅”字,两个人的感情通常在信的开始和结尾纠缠,一个自称小鬼,嬉笑且摆出怒放的姿势,一个自称师长,深沉且玩弄幽默的词句,于是爱情就在这打趣的调皮的你来我往的称呼中孕育成熟着。在那个没有短信息,没有邮件的年代,一封封纸质的书信,一张张邮票,承载着两个人的热情,在两地之间架起一道温暖的桥梁。无论文学造诣多么大,但在爱情里,大家也都是小学生,鲁迅也不例外。许广平以他接近男孩子的直率的性格燃烧了鲁迅,温暖了那冷漠的心事重重的心,僵硬的面孔被温暖调皮的话语覆盖了,变得温柔和幽默了。

  在当时的中国,所有人都知道鲁迅是骂人的、恶毒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鲁迅是多么的温暖和善良,唯独许广平私有了这个男人全部的热情,这方面来讲她是幸福的。鲁迅作为年长她许多的老师和伴侣,也渐渐得产生了依赖之情,每当有满腹牢骚,觉得脆弱的时候就会向许广平倾诉,寻找心灵上的安抚和慰藉。信中有一个有趣的情节:鲁迅因为厕所遥远,便跑到树下解决,后来找到了用瓷罐子代替夜壶的方法。其二是厦门大学展览会的事,鲁迅不得不用手举着拓片展示,这颇使他尴尬。而他把这些事告诉了许广平,我认为能分享尴尬的人必然是亲密的。1926年的秋天许广平为鲁迅织了一件毛背心,事后鲁迅在回信中大概意思说单单有了毛背心就可以过冬了。许广平回信说他“傻”,但她也在开心吧。一件毛背心拴住了这个男人的心,爱情的温度足以过冬了,足以温暖心房了。这句话尽显鲁迅的可爱,恋爱中的鲁迅,也有着那种悸动,也有拥有爱情的平常人该有的兴奋和狂热。

鲁迅的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鲁迅和高尔基的名字,爸爸妈妈也经常以他们来激励我前进。

  在我幼稚的想象中,我也曾认为他们就像是亲兄弟一般,甚至连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必须承认: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就像是我精神的支柱,是我内心的殿堂毅然耸立。

  初次翻开高尔基的小说,无论怎样克制自己,都觉得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如此的枯燥乏味,因而再也看不下去。相对而言,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意义深刻,但里面记述的那一件又一件童年趣事似乎更加诱人。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童年的乐园,如此缤纷多彩;赤练蛇,美女蛇-鲁迅童年的听闻,虽然可怕,却使孩子们更加向往那快乐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应该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吧?找蜈蚣,捉斑蝥,拔何首乌……这是一些离我们很远的事,但也难免会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通过那一系列朴素而诱人的文字,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给我带来了无穷的趣味。

  我崇拜鲁迅,也爱听在他身上发生的种.种琐事。记得还听老师说过鲁迅曾在看到中国人软弱无能,背信弃义是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短短的八个字,既清楚地表达了他浓浓的爱国之情,也体现出了他对国家衰弱,国人叛逆的伤心与气愤,使人感慨万千,同时也使我对他的敬仰之情更进几分。

  在国家面临危机时,鲁迅也曾用一篇篇装满人们的愤怒与伤心的文章,激起一位又一位人民与志士的觉醒,不断的与敌人作战,誓死保卫祖国。这多少会令人十分感动:身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员,虽然不能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就保卫好祖国,但他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用自己的文笔将大家召唤到一起并肩作战。这样,即使不是自己拿着刀枪用肉身与敌奋战,但也已是战场上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他不仅保卫了祖国,也激起了大家浓浓的爱国之情,让我也深陷其中。正因为有里这股强大的力量一直激励着我,我渐渐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捍卫,学会了面对困难勇不退缩。

  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滋润下,我不断地成长着,进步着……

鲁迅的演讲稿 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鲁迅先生,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我就来谈谈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朴素的鲁迅先生。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觉得很亲切、很自然。鲁迅先生不像别人用华丽的词语来修饰文章,他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的鲁迅。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关心人民的鲁迅先生。对青年,他是多么的关心。关心新一代的成长,关心新一代的未来。对中老年人,他像朋友一样对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拉车夫脚受伤了。鲁迅先生仔仔细细地为他包扎伤口。在那个年代,拉车夫是受人嫌弃与鄙视的,可鲁迅先生对百姓如对亲人的。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勤劳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视时间如生命一样宝贵,为了人民的生活,鲁迅先生常常早起、晚睡,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在《一面》中作者6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瘦,那是为人民忙碌而形成的。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爱书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书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鲁迅先生的书看起来都像新的一样,鲁迅先生最讨厌别人在书上乱写乱画,把书折了、撕了。鲁迅先生在看书前是要把双手洗干净的,桌子也要抹干净的。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直率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说话从来都不拐弯抹角,有话直说。虽然这样的性格容易得罪别人,可是总不会欺骗自己的。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

  哎!千言万语也描绘不完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的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很喜欢鲁迅,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读他的作品,但依然不能否定他的才华。最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是在课本上,刚开始觉得他的文章很无聊,甚至对他的文章感到厌烦。后来接触的多了,慢慢地觉得他的文章其实很不错。于是,开始常常抱着书本品味那鲁迅用智慧续写出来的精华。感觉十分的满足。

  我觉得他的文章写的很生动,时而搞笑,时而悲伤。但总与时代接轨,总离不开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以及人心的冷漠无情,离不开对被功名利禄迷惑了双眼和思想的人的嘲笑。说实话,有的时候觉得鲁迅本就不该生活在那个战乱年代,不过,如果他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知他的文章是否还能使我着迷。或者是说他是否会放弃学医,用笔墨与敌人战斗。

  但有时还是有些讨厌他,讨厌他对女性的误解、对女性的偏见。如果他还活着,我会毫不犹豫的指着他,愤怒的发泄我心中的不满,告诉他:你的思想也被这个年代污染了!或许他会指责我,认为我的思想很愚昧,但其实我想说。真正愚昧的是他本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哪怕是再支持改革、支持现代化的人,毕竟也是从封建走过来的。就如他本人一样。

  亲爱的鲁迅,我对你有着无尽的崇拜。对你有着无尽的嘲笑。不知怎么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