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演讲稿

2023-12-06

长征演讲稿 篇1

  看完《我的长征》这部电影,我已被震撼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影片通过老人家王瑞对过去的回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所经受的种种磨难。正如在影片一开头所言的那样:“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回忆,有些是快乐的回忆,有些则是痛苦的回忆。我快乐的回忆是长征,我痛苦的回忆也是长征。”

  长征的时候王瑞还只是个不足十六岁的“瑞伢子”,他一路跟着爸爸妈妈,然后走上了长征的道路。用他的话就是:“我妈妈是红军,我爸爸是红军,我姐姐是红军,我姐夫是红军,我也是红军,我们全家都是红军。”可是,在长征的这条路上,他相继失去了妈妈,爸爸,姐姐,姐夫。其中的痛苦定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还记得在到了彝族少数民族地区后,姐姐所在的临时医院遭受了敌机的轰炸,等到红军打退了敌人,跑到屋子里的时候,姐姐已经光荣地牺牲了,为姐姐穿上那双她临死前做的草鞋,简单的埋葬了后,他与姐夫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红军走。那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却又无能为力的痛啊!

  可是,他们要跟着走,要跟着红军走,要跟着大部队走,要往打胜仗的地方走,要为了不让亲人们白白牺牲而努力的走下去,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没错,支撑着他们一直走下去的,正是这个信念——跟着走。

  主人公王瑞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小小年纪就要踏上救国的道路;可是和他年纪相差无几的我们呢?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视频通宵达旦,逃课迟到攀比炫耀,浪费挥霍等等。是的,或许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自由,但这仅仅是在享受,是在浪费父母的血汗钱。扪心自问,我们在幸福中学到的知识有多少?我们或许会迷茫,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我们不能跟着错误走!不轻言放弃。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我们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学生背负着的铁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我们学生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要用铁的意志要求自己,完成铁的使命。

  我没有经历过长征,我无法确切地了解那些经历过长征的人的感受。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己懂了很多。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会将长征精神永远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并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为美好的明天不断地奋斗,争取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征演讲稿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红军长征永放光芒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时候,看长征的连环画,看后我曾天真地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饮料,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记得那是爸爸摸着我的头,心情沉重地说:“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后来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各种饮料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于是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

  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电脑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2年前的那些人和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的光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吧!

长征演讲稿 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

  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费,也是最后一次费……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因此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在饥饿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饱、穿暖,他怎么会被饥饿和寒冷夺去宝贵的生命呢?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绝不是傻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长征,半个多世纪以来,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在新时期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笔直平坦,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住房宽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师新村、金玉小区、花园城,一座座美丽的家园拔地而起;西苑开发区、柏香林开发区、西环开发区、文昌路开发区,让古老的印江城旧貌换新颜。

  你看,西环大桥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腾飞的翅膀;北环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华章。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非常可乐,为超级女生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有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的充满艰辛的长征。

  同学们,巍巍大石墩是我们挺拔的脊梁,滚滚邛江河是我们沸腾的热血;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努力拼搏,去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追寻金色的理想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长征演讲稿 篇4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名: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诺,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它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二十几万不屈的英魂!

长征演讲稿 篇5

  同志们,朋友们: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日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天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日,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当轻歌曼舞的大款们狂饮"人头马""XO"的时候;当某些达官贵人们大腹便便地剔着牙,潇洒地钻进锃明闪亮的"现代王""蓝鸟王""公爵王"的时候,当你为酒绿灯红而意乱神迷,当你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日所面临的,则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长征演讲稿 篇6

  尊敬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这样一句话。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被迫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这两年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陆续从江西瑞金到陕北根据地会合。在这短短两年间,让我记忆深刻的故事有很多,但我最爱读的就是《丰碑》。

  《丰碑》这个故事讲了红军在一次过雪山时,发现一个战士冻死了,靠在一根枯树杆上,而他仅仅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像一片树叶那样薄的单衣,紧紧贴在身上。看到了这一幕,军团长大怒,要警卫员把军需处处长叫来,准备询问为何不给这位战士发御寒衣物。可是当警卫员小声地对军团长说这位就是军需处处长时,军团长禁不住摘下军帽,流下了眼泪。

  在仅仅两年时间内,有多少多少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啊!《小董过雪山》、《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他们都像这位军需处处长一样,有舍己救人的伟大,为了让多一些人顺利长征,他们有的付出生命代价;有的坚强不屈;有的……他们有着革命乐观主义,有着大无畏的气概。

  红军在过草地时断粮过,走在前面的部队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在那时,一点点干粮就是一条命呀!可是想想现在,我们衣食无忧,可是有些人不但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还说什么不好,一会儿那个不好,一会儿这个不好,真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茬(碴)儿。”很好的东西他还故意“挑个刺”出来。

  夏天,你会呆在阴凉的房间里吹着凉爽的空调。但你想想看,假如你正在长征中,正在烈日曝晒下行走,一面还要防着敌军,那是多么艰苦啊!那时歇都不能歇。夏天时,你在太阳底下站个一分钟都受不了了,别说要走过几十里的草原了,说不定就有人中暑,倒下了就起不来了,他们多么顽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就是红军战士们的剪影,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值得我们学习。

  谢谢大家!

长征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长征,做有为青少年”。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工农红军的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被迫进行了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连续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严重。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在中央的地位。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继续北上,翻越六盘山,攻克天险腊子口,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历经沧桑,硬是用脚板丈量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结束时,红军队伍由一开始的20万人变成3万人,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人牺牲。是什么让战士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奔向目标?是什么让他们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章?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不屈不挠的求索,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是那伟大的长征。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迎来了实现伟大梦的新长征。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重温历史、忆苦思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持梦想,努力拼搏、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所有树人学子都应把长征内化为自己的力量,用长征武装自己、激励自己,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同时将其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中。

  做有为青少年,要有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通信兵胡正先,在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在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48天,展现了红军战士“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远大理想,并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用自己的身躯和智慧捍卫祖国的尊严。

  做有为青少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在草地中最艰苦的时候,红军们一人一天的口粮只有难以想象的一颗黄豆,红军战士是以超人意志力克服血肉之躯的极限、铸就了长征。我们青少年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反对攀比从众、铺张浪费的恶习;坚持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品质,改变贪图享乐、懒惰无为。

  做有为青少年,要传承团结协作的。艰苦的长征途中,梁天文与政委杨朝礼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正是团结协作的,让战士们相互扶持走向最后的成功。同学之间应该合作学习,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无私奉献。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做有为青少年,要延续百折不挠的。“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贺炳炎,在被敌人的子弹打碎右臂之后,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锯掉右臂。今日少年,面对挫折,咬牙坚持,终会迎来成功的曙光;遇到困难,绝不退缩,终将到达胜利的彼岸。

  同学们,“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让我们用一点一滴具体的行动,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做一个有为青少年!

  我的结束,谢谢!

长征演讲稿 篇8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长征,做有志少年》。

  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视机旁兴高采烈地欣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的时候,当你坐在桌前与家人幸福畅谈的时候,当你与朋友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的时候,你可知道,70年前,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让我们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带领红军战士开始了改变人命运的、让全世界人折服的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本来,我和大家一样,不太熟悉长征,但从电视剧《长征》和各类书籍中我了解了这段足以让我们中华儿女世代铭记的历史,我看到了我们的前辈穿着草鞋和难以御寒的单衣,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越过雪山、翻过草地、爬过沼泽、渡过天险、摆脱追兵,在我们无法想像的困境中一步一步走了出来。一名战士倒下了,又有多名红军战士站了起来。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啊!路有多长,红军留下的血汗就有多长!我忘不了那个将棉衣发给战士,而自己却在凛冽的寒风中冻僵了的军需处长。我更忘不了长征路上陈赓将军遇到的那个‘倔强的小红军’。将军让他上马,可又冷又饿的他却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将军要给他青稞面,他却把那装着一块发黑的牛骨头的背包一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多么顽强的小红军啊!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他倒下了......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顽强,因为他们有让全解放的坚定梦想,因为他们有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巍峨的雪山掩盖了多少烈士的躯体,却掩盖不了他们满腔救国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多少烈士的身躯,却吞噬不了他们穷苦人民要解放的信念;如林的弹雨夺去了多少烈士的生命,但却夺不去他们必胜的决心。赤水河的水、夹金山的雪、乌蒙山溅起的颗颗泥丸都可以作证,那吓不倒、打不垮的长征啊!

  它已经融进了红军战士的血脉,也融入了我们所有有志的中华儿女的血脉。你看,我们有志的航天人,不正在弘扬长征完成我们太空中长征的梦想吗?我们的白衣天使不正在弘扬长征攻克一个个病魔难关吗?我们的老师不正在教育我们弘扬长征做有志少年吗?长征是令全世界人折服的划时代的奇迹,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当我们享受良好的衣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奋勇向前呢?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坚定信念、锲而不舍、永不言败呢?当我们想着自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关心集体、紧密团结、互助友爱呢?如果我们以前没有,那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珍惜幸福生活,勇敢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强、要勇敢、要团结。我们要经常想:我这点困难比起长征来那算得了什么?同学们,毛主席曾有一句著名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让我们就在这豪迈诗句的引领下开始我们人生的长征吧!让我们弘扬长征,勤奋学习,百折不挠,21世纪的天空,将会有我们用知识和意志的宝剑划出的绚丽的彩虹!谢谢大家!简评:主题鲜明,格调高昂,给人以启发,给人以震撼。

长征演讲稿 篇9

  85年了,整整85年了。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

  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开始的。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长征演讲稿 篇10

  学生、老师:

  大家好!

  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在吃清水煮的树皮和草根,外加一条牛皮带,不禁流下了眼泪。她把她要的生芋头都倒了。就这样,成了男人难得的一餐。牛皮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不要尝汤,煮蔬菜。拿给妈妈品尝。老母亲听着战士们写唱的《牛皮带歌》,泪流满面,露出幸福的笑容。还有一次我过草地,一个刚参加战斗的警卫为了抢救陷入困境的文件箱,在18岁时献出了生命。等他渐渐沉下去,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费。长征中,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队伍却每天都在顽强地前进。

  少年盛世,少年强则强。要接过长征的光荣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主义变成报国之旅。今天,我们将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明天,我们将贡献我们的力量,为祖国创造辉煌的未来。

  同学们,再来一次长征吧。

  发扬长征,努力工作,追求金色理想,追求明媚的春天和火红的太阳!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