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员坚持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发言稿 篇1
习多次强调部分官员不要把做人的起码标准都丢了,要为老百姓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并一心一意的为老百姓服好务。“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这九个字,告诫我们最起码的做人原则。
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牢记“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建设就是治本之策”,必须要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定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强化规矩,使自己成为真正“懂纪律、守规矩”的人。
坚持高线才能守住底线,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行为上的违纪往往由思想防线的退守开始,理想信念宗旨不坚定,就极易触碰甚至越过底线。在陕西调研时曾着重强调,公民不能踩到法律底线上,党员更不能站在纪律边缘,依规治党必然要求以德治党,这个德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必须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章,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传承德法相依、德治礼序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以历史智慧启迪廉洁思想,严以修身用权律己。坚持知行合一,在党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补足精神之“钙”,做到“风险”面前不失本色,“考验”前头不失信念。
守住底线就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从根本上解决好“不敢”“不能”问题。党章党规党纪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守住底线是坚持高线的必然要求,党的纪律和规矩不彰,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全面从严治党不等同于反腐败,要靠纪律管全党,必须树立纪律的绝对权威,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纪律执行,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维护党的六大纪律牢牢抓在手上,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保证每一名党员都严格置于纪律约束之下,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既做尽职主体又做合格对象,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要把挺纪在前体现在日常监督管理之中,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极少数,不断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使纪律和规矩成为党员的内在信念、全党的行为自觉。
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要和党组织保持一致。要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地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线,不打小算盘,切实遵守党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党的形象,树立党的威信,维护党的形象,要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维护党的光辉形象,保持党的绝对权威。
遵从党的规矩,执行党的安排。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对党章、党纪、国法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惯例等一系列党的规矩做到绝对服从。要听从党的召唤,执行党的安排,对党忠诚。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对工作尽心尽力,坚守纪律底线,从思想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清风正气的政治环境,树立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于律己,踏实做事,老实做人。
关于党员坚持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发言稿 篇2
同志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古人云:“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这里说的“风俗”,就包含风气之意。风气是一种来去无形、无色无味,却关乎人心善恶、世风好坏、事业成败的巨大力量。风清万物欣,气正百业荣。风气问题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党风问题尤为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风气”也是如此。“风气”正,则容易形成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共创辉煌的氛围,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走向成功;“风气”不正,即正气不足,邪气上升,歪风盛行,会腐蚀人的思想,浸淫人的心灵,扭曲人的信念,丧失人的斗志,就可能导致干部互不服气,相互掣肘,最终日渐西下,可以在原来成功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渊,走向衰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说,风气好,人人受益;风气不好,人人受害;端正风气,人人有责。“风气”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工作成败,关系着事业的盛衰。作为党员干部,抓风气建设,塑造高风亮节美德,营造清风正气环境,宽松经济发展大势,显得尤为必要、重要。
紧盯整改落实推动作风建设。行百里者半九十,作风建设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在部机关总结会上,县委组织部提出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落地有声、说到做到。对班子存在问题的整改,与建设开放组织工作系统、从严管理干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紧密结合、整体推进,以此实现整改落实与推进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个人问题的整改,班子成员从细处抓、向实处行,以上率下、逐条整改,同时其他党员干部紧随其后,整改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落实上级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多方联动解决,以敢啃“硬骨头”、勇破“老大难”的勇气,防止问题“涛声依旧”。
严格制度执行强化作风建设。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关键在严格执行。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机制,把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以教育培训、组织谈话、检查考核、督查通报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规矩意识、严明党的纪律,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管好党员、干部、人才,使党员干部时刻以“三严三实”为准则,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等方方面面警示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关于党员坚持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发言稿 篇3
坚持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我们党的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全党在思想上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还必须以严明的纪律为保障,《条例》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亮起了“红灯”、开列了党内纪律“底线”。
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原则,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条例》删去20xx年修订《条例》中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同时通过设定专门条款的方式,实现党纪处分与国法处理的有效衔接,使党员在突破法律“底线”前先触碰到党纪“底线”。既保证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又保护了党员健康发展。
尊崇党章精神与原则,按照党的建设规律,对党的纪律进行重新归类。《条例》突出强化党章意识,维护党章权威,增加了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的规定。把党内违纪行为整合为6类,即: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坚持问题导向,把以来管党治党的经验转化为党规党纪,凸显“全面”和“从严”。从严规范各类违纪行为,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对反对党的领导和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违纪行为作出处分规定,对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以及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对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等作出违纪处理。对权权交易,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失管,搞权色交易和钱色交易等作出违纪处理。对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破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行为作出处分规定。对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泄露、扩散或者窃取涉密资料等作出违纪条款。对生活奢靡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行为等违纪进行处理。
《条例》是管党治党的一把戒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遵循、不可逾越的“底线”,是带电的“高压线”。
《准则》与《条例》一正一反,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准则》与《条例》,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线”,坚持底线思维,敬畏纪律,守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