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通用1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风土人情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大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学会拍摄,让美化为永恒的记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革命事迹、传说故事等材料或图片。
2、组织学生观看“家乡文化大搜集”视频
3、组织学生参观等人文景观。
4、发动学生去家乡的名胜古迹游玩,拍下美丽的画面和美好的镜头。
5、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在展示家乡美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献计献策。
6、举办“走进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展览。
活动实施
与山水相约,让学生与家乡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在家长的允许或带领下,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游玩家乡的风景名胜。在与山水相约的过程中,学生们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下相片,去搜集风景名胜中的资料,鼓励学生力求学会当家乡义务小导游,亲身体验当导游的乐趣与艰辛。走访家乡名人,学生们还自由组合成几个小分队,走访寺庙祠堂,走访家乡名人,请教亲朋好友,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和名人故事等,做好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活动展示
在与家乡的一次次接触中,学生们对家乡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对家乡的情感也日渐深厚。在同学们整理编辑的基础上,首先在班里进行“家乡历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汇报交流,选出优胜小组展示,举办“走进家乡”作品系列展览。【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承延前面在旅游、参观、访问、搜集等渠道获得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资源的梳理,并整合他人信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为了使学生在探知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避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我不包办代替,不指手画脚,让学生以家乡人的身份参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展览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精选2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声音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并从中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及认识噪音和噪音对人的危害。
二、活动背景:
所带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经常会听到一些嘈杂的声音,如羊叫声、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等学生从小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此项活动,就会很容易,相信活动的效果一定很好。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注意倾听和感受各种声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及与声音相关的一些问题。
2、由感受到声音的多样性,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经验。
四、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些关于声音的资料
2、纸、笔、记载表格。
五、活动过程: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仔细感受自己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大小、强弱如何等。
2、小组讨论,设计记载表格。
搜集声音记录表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观察记录
声音描述
声源地点
什么物体发出的
收获感想
(二)整理资料,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1、对搜集到的声音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师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归纳。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让孩子在课堂上找到生活的一切——《九色鹿》综合实践活动课片断赏析(通用15篇)
让孩子在课堂上找到生活的一切——《九色鹿》综合实践活动课片断赏析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107
让孩子在课堂上找到生活的一切——《九色鹿》综合实践活动课片断赏析
执教者:高子阳苏培凤
评析:张敏华(江苏省特级教师)
单位:江苏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215300
e-mail:
片断一:
(板书“滴水之恩”并进行以下谈话)
师:我们有句俗语叫“滴水之恩……”请能接出下半句话?
(全体学生边说“滴水之恩……”,边动起小脑,但大多数学生挠着头说不出)
生1:什么“泉相报”?
师:很好!说对了三个字,看来还是有学生清楚的,继续动脑。
(学生们小声说着“泉相报”)
生1:对了!是“涌泉相报”。
(全班同学几乎同时喊到“涌泉相报”。我顺势板书)
师:如何理解这个俗语?
生2:一个人马上要渴死了,结果有人给了他一滴水,救活了。为了报答这个救命之人,他却用不断往上冒的泉水来报答。
师:你如此理解,很好。
生3:别人给你一滴水的恩情,你就应该用不停止的泉水来报答。
师:你说得很简洁。
生4:别人给你如一滴水的恩情,你应该给人家像泉水一样的报答。
师:你用上“如、像”来解释,妙!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九色鹿。请同学读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得什么“恩”,如何“报”?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
生1:九色鹿救调达的命是“救命之恩”,但调达为了利却要出卖九色鹿。
《外面的世界》教学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精选13篇)
《外面的世界》教学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做识字的有心人。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从教学生识字转变成指导学生自我识字,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设计理念: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本课设计力求切入孩子的生活经验,创设识字情景,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建构能够引发孩子喜爱和投入的识字学习方式,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活动准备:
[操作构想]
1、与学校的领导取得联系,派一位电教老师跟随语文老师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所进行摄像(可乐基、麦当劳、肯德基、淘气堡、本地有名的超市、学生上下学要路过的街道、学校的草地牌、墙壁牌、卫生牌、黑板报等等)。
2、与美术老师、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能够带孩子到街道等有关场所去逛逛,认识一些字;收集广告纸(学生的日常用品上的商标、广告语等),包装纸等;协助学生剪贴自己认识的字。
3、老师要做好从报刊、广告等上面剪下的字拼成的图形。
[设计理念]
一年级开展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光靠语文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任课老师、家长的积极作用,以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和深入,取得预期的效果。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丁丁和冬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带同学们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你们愿意吗?(生闭眼)放汽车开动的声音,模拟坐车。
小学语文《九色鹿》综合实践活动课片断赏析(通用12篇)
小学语文《九色鹿》综合实践活动课片断赏析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104
小学语文《九色鹿》综合实践活动课片断赏析
让孩子在课堂上找到生活的一切
——《九色鹿》综合实践活动课片断赏析
执教者:高子阳苏培凤
评析:张敏华(江苏省特级教师)
单位:江苏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215300
e-mail:
片断一:
(板书“滴水之恩”并进行以下谈话)
师:我们有句俗语叫“滴水之恩……”请能接出下半句话?
(全体学生边说“滴水之恩……”,边动起小脑,但大多数学生挠着头说不出)
生1:什么“泉相报”?
师:很好!说对了三个字,看来还是有学生清楚的,继续动脑。
(学生们小声说着“泉相报”)
生1:对了!是“涌泉相报”。
(全班同学几乎同时喊到“涌泉相报”。我顺势板书)
师:如何理解这个俗语?
生2:一个人马上要渴死了,结果有人给了他一滴水,救活了。为了报答这个救命之人,他却用不断往上冒的泉水来报答。
师:你如此理解,很好。
生3:别人给你一滴水的恩情,你就应该用不停止的泉水来报答。
师:你说得很简洁。
生4:别人给你如一滴水的恩情,你应该给人家像泉水一样的报答。
师:你用上“如、像”来解释,妙!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九色鹿。请同学读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得什么“恩”,如何“报”?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
《感受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精选14篇)
《感受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篇1
走过四季 走进春天
——《感悟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教学内容:
《感悟自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设计理念:
主要围绕“感悟自然”这一课题展开,并通过“走过四季”和“走进春天”两大活动板块,创设音乐、画面、文字的立体意境,追求媒体信息的最佳组合。
教学目标:
1、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体验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积累,学会观察,学会想像,提高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能随音乐播放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走 过 四 季
教学环节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设计意图
导
入
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如果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浓浓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山川、河流,走近花草、树木,走近自然,感悟自然!
学生面带微笑,观赏画面。
清新自然的导语,色彩和谐的背景,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
我
选
择
,
我
喜
欢
!”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在座的每位同学都经历了十几回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季节的体验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作出选择后与同学交流感受,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