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的聪明善变.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的聪明善变.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14页,一起读课题——(板书:使楚),"使"什么意思 (真不错)晏子使楚呢 (说得很清楚!真棒!)能不能把这句话讲的详细一些呢 比如加上时间什么的(非常好!真厉害!)

  二,自由读课文

  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读顺,开始——

  1,学习生字

  这里有几个生字词,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大家掌握了没有,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好)谁愿意来读 (真不错!)

  注意: 大(dà)夫 乘(chènɡ)机

  2,刚才你们朗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晏子怎么样 所以我们对晏子非常——(佩服)(板书:晏子)

查看全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进行反驳,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齐国的尊严的故事。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顺序清楚,结构完整。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学习按一定顺序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识生字,感情朗读,分角色演内容。

  2、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具】课件(图画、文字)。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直奔课题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田忌以智取胜的故事,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春秋末期齐国的晏子,(人物课件)他干什么呢?从题目看,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看黑板,请看文中对这些问题有没有说明,在哪些段落,标上记号。

  三、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晏子使楚的起因是什么?抓住“国势强盛”“想乘机”等词,引起下文。

  2、哪几节写晏子使楚经过?主要人物都有谁?晏子到楚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用一两句话概括说明。

  3、小声自由读3~5节(出示课件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侮辱”与“反驳”的关键性的句子,同桌相互交流讨论,作上记号。(分析解答,师生互动。)

  4、晏子凭着惊人的智慧,卓越的辩才与楚王针锋相对,斗智斗勇,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楚王处于被动,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查看全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认识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重难点〗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板书晏子,介绍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姓晏,名婴,字仲平。齐国的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智超人,好学善辩。晏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师再板书:使楚 指名说说使楚的意思。(出使楚国)

  师导入:晏子出使楚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字,正音:“大夫”读(dà fu)不读(dài fu)。

  2、读词语,并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听写词语。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1、自由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方法。

  3、统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由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说你的疑问等等。

  3、学生交流:

  重点: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后来,楚王却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疑问: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查看全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说话,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有条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思想品质;

  4、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隐含主题

  师:老师想送你们一个礼物。送什么呢?就送你们四个字吧。(出示匾)指名读,齐读——规圆矩方

  师:“矩”字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

  有一句古语,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要强调自己的真才实学;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回顾内容,找出中心句:

  1: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做到互相尊重。晏子得到尊重了么?

  2:能不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在哪些事情上晏子没有得到尊重?

  3:但是,不管怎样,最后的结果——(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把这句话画下来。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查看全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2、品味晏子的话语,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尝试从不同角度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和爱国精神。

  3、激励儿童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回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楚王和晏子,如果用一个词来连接他们,你觉得应该是哪个词?(学生试填:楚王侮辱晏子)

  2、原因是什么?(生自由读1、2自然段)

  3、文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这场较量的结果,请同学们找出。

  师板书: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齐读)

  4、本来想侮辱,结果却不得不尊重,这中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精彩的较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看老师要求: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2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哪里。3把你体会到的记在空白处。

  5、生自由读,读后交流这三个问题。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楚国,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6晏子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可以看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全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味人物心情,理解晏子三次击退楚王侮辱,维护祖国尊严的事例。

  2.感悟晏子反驳楚王语言中的推理过程,在“情境场”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生动有趣地发展学生语言。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一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在课堂上展现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由不会到会,情感的少许温存到滚烫的外露。过程是真实的,有生命价值的。我们要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在感悟语言时的增量。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多向互动,创新言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直奔结果

  1.导: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晏子春秋》(媒体展示,伴以古筝音乐)以简洁明快、风趣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晏子,(媒体展示晏子画像)他其貌不扬,但智慧超人,刚正不阿。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部故事集中的一个小故事——晏子使楚。(生读课题)(古筝音乐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如何呢?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3.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晏子出使的结果。

  交流、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板书:不敢不尊重)

  二抓中心句,思维准备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话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哪些信息?(学生互动)(板书:不尊重反驳)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