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案

时间:2025-04-05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说课稿模板(精选2篇)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说课稿模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下午要上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本节准备用1课时的时间讲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以下分析:

  一、分析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中的内容,在学习了前两节自然灾害概念、特点和分布规律后,这一节主要学习《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本节内容是探讨人类生活中不合理的生产生活会诱发自然灾害和现代生活中人类如何缓解自然灾害。本节是对第一章知识的升华,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也有影响,同时对今后学习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有重要影响。所以学好本节,能为今后生活中的防灾和减灾打好基础。

  2、本节的难点、重点知识

  (1)人类活动不当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加重;

  (2)人类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和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引发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二、分析教学目标

  在进行素质教学的同时,我们的学生还面临高考。因此,我着重从知识、能力和思想上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人为原因是怎样引发自然灾害的;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3)认识到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能更好的防治自然灾害。

  结合身边的生活事例来观察、分析,丰富地理知识,为考试做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制定了目标2: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的解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查看全文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通用2篇)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二、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我校初二级的174--177四个班。初二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地完成。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查看全文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选3篇)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篇1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又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带,所以海洋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板书】三、海洋灾害

  【提问】什么是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marine hazard)。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板书】1.风暴潮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 风暴潮的危害

  (3) 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有哪些?

  【学生看书后回答】(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过渡】海啸是另一种形式的巨大波浪。

  【投影】印度洋海啸图片

  【板书】2.海啸

  【阅读】阅读课本20~21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学生回答】(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查看全文

自然灾害的主题教案(精选2篇)

自然灾害的主题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通过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内容简介

  1.“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2.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

  三、活动过程

  1、“防灾减灾日”意义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2)自今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3)20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防自然灾害主题班会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查看全文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通用2篇)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篇1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新课导入】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形成自然灾害,岩石圈的异常变化形成地质灾害。

  【板书】二、地质灾害

  【启发提问】说出你知道的地质灾害类型。

  【学生回答】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过渡】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地震。

  【投影】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 1.地震

  【阅读】结合图1-16 地震构造示意图,阅读课本第17页材料“地震小词典”,了解:(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前震、余震等基本概念。

  (2)说明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6页正文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3)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1)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2)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查看全文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新课导入】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形成自然灾害,岩石圈的异常变化形成地质灾害。
【板书】二、地质灾害
【启发提问】说出你知道的地质灾害类型。
【学生回答】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过渡】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地震。
【投影】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 1.地震
【阅读】结合图1-16 地震构造示意图,阅读课本第17页材料“地震小词典”,了解:(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前震、余震等基本概念。
(2)说明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6页正文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3)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1)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2)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思考】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