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教案

时间:2025-04-05

《自画像》教案(通用5篇)

《自画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自己头部的外形特点,能抓住自己的头部特征,仔细观察人物特点和画出人物形象。

  2、过程和方法:能仔细观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等)来表现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作画的兴趣,让孩子热爱作画,在大胆作画中树立自我信心。

  教学重点:能准确抓住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大胆用不同方式把人物特征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具:范画、面具、多媒体

  2、学具:画画材料、镜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抓小偷”。

  1、出示小偷图片观察

  师:同学们,今天呢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好吗?

  生:(齐声)好

  师: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人们都进入了梦乡,一个小偷偷了一大袋的钱向我们走来,同学们赶快记住他的样子,他的脸型是什么样的?发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是什么样子的?不一会儿这个

  小偷就消失在黑暗之中了,就在这时一个警察正焦急的四处寻找小偷,可是警察并不知道小偷长的什么样子,所以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那么谁能用说一说这个小偷是什么样子的? 生:

  观察下面图片,那张是,那张不是,为什么?(分别出示) 根据小朋友们提供的线索,警察抓住了小偷并把他关进了监狱。

  2、教师小结:通过抓住了(小偷),同学们学会了观察人物的形象特征。

  二、观察分析(铺路)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查看全文

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答案

  陈丹青,男,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举办画展的中国画家。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材料

  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作家的陈丹青,一直没有淡出过公众的视野。无论是出书,还是论事,无论他如何自嘲,陈丹青的文字依然充满了“存在感”。

  20xx年,陈丹青一连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这三本新作,同时也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期。他的心态有何变化?生活和工作的重点是否转移?

  张莹琦:您曾自嘲,“写得太多,画得太少”,《草草集》序言中也写到“多数碎稿是应酬”。这次暌违5年才出书,是有意减少写作、放慢写作吗?

  陈丹青:我不是学者,并没一肚子学问憋着要说,只靠不同稿约才能写作。近年确实有意怠慢媒体,“减少写作”,可是美术界,或别的什么界,不断有人要我写点什么——逝者,师长,同辈,晚辈,甚至孩子——其中深交浅交都有,或并不认识,但家眷熟友辗转恳求。我婉拒了不少,凡接了的,零碎时间就被榨光了。

  张莹琦:写作是您的爱好,您对写作也很认真,但书的篇章几乎是“命题作文”,是否感到厌倦?

  陈丹青:倒没厌倦。前面说了,没有“命题”,我几乎就不写作。

  张莹琦:您曾说,出于难于申说的理由,中年后几乎丧失了阅读小说的兴味,反复阅读的只有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能具体谈谈吗?比如它们对您写作或者画画的影响。

查看全文

科学:自画像

  活动准备

  1、一面大墙镜,磁带,录音机

  2、人体大挂图(各器官可以取下)

  3、动物头饰和漂亮小贴图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出示挂图,请小朋友把人体各器官放在正确的位置,引起幼儿的兴趣。

  照镜子

  1、师生共同照镜子,说出身体器官的名称,并引导幼儿说出各器官的数量词。

  2、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和玩法,播放照镜子的磁带,让幼儿模仿说,逼供内在自己相应的器官上贴一个漂亮小贴图

  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给幼儿充足讨论的时间和多的发言机会。

  4、引导幼儿针对教师的话,完整的说出句子,教师在旁倾听,观察,适时纠正错误的说法和发音,并以漂亮小贴图作为奖励,激起幼儿兴趣。

  化装舞会

  1、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头饰

  2、讲述游戏规则,找到和自己头饰相同的幼儿,面对面讲:“照镜子,这是我的”

  3、放音乐,师生带着头饰随音乐,唱歌,跳舞,开动物party

  活动延伸

  1、课后延伸:除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还可以在哪里看到自己(如:照片玻璃,雨后有积水的地面等等)

  2、让幼画自画像

  教学目标

  1、要求幼儿能正确说出身体各器官的名称及数量词。如:一个鼻子,一张嘴,一双眼睛等等。

  2、引导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积极与同伴交往。

  3、教会幼儿注意倾听对方讲话,针对对方说的话,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查看全文

《自画像》幼儿园教案(精选7篇)

《自画像》幼儿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抓住主要特点写出自己的“自画像”。

  2、能够选择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

  3、写完后,与同伴和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聊聊“自画像”:同学们,什么是“自画像”?就是自己画自己。你有给自己画过像吗?自画像能画什么呢?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最主要的是体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

  2、假如我们班新来了一位老师,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那就需要我们来介绍自己,前面的口语交际我们学着做了自我介绍,那这节课我们便来试着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都要注意什么呢?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

  二、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选独特的人物特点来写。

  1、外貌特点。

  出示优秀片段,启发引领。

  说说自己的外貌。一位同学上台描述,其他同学点评、提意见。身材、长相、衣着,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典型特点的描写要生动。

  2、性格特点。

  想让自己的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便离不开具体生动的事例,以此来突出性格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自己的特点写具体。

  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写后,交流片段,师生共同点评修改。

  3、爱好特长,优点缺点。

  介绍自己时,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介绍哪些情况呢?

查看全文

习作2、我的自画像(通用2篇)

习作2、我的自画像 篇1

  教学要求:

  一、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二、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画像。

  三、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准备:

  好词语表、个人照片、个人小档案、自画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看到一张特殊的名片,是一个名叫杜小虎的同学的。这名片中有一篇文章,还有一幅画。想看吗?

  (设计意图:如此导入新课,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奇趣的课堂基调。教学也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读懂例文。

  1、  指导看图:

  (1)出示两幅插图:这就是小虎。

  这个呢?是小虎对着镜子给自己画的像。我们把一个人自己给自己画的像叫作自画像。

  板书:自画像

  (2)看!画得像吗?

  哪里画得特别像?

  (根据学生回答,可相机板书:…长相:脑袋、头发、脸形、眉毛、眼睛…性格…爱好…)

  (3)小结:刚才,大家说的不错。这张画画得真的很像,因为他抓住了自己的特点。这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第一个方法。

  板书:一、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从插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习方法,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开始作文课了,大部分学生只以为是一课好玩的美术课呢,学生学习兴趣到达一个小高潮。)

查看全文

《我的自画像》(通用13篇)

《我的自画像》 篇1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的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二、课前准备: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画一张像,实在画不好的找一张生活照也行。

  三、教学过程:

  1、读范文,明确习作要求,分析范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⑴师: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范文。

  指名读范文后的要求,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一张自画像,写一篇介绍自己的习作。)

  ⑵指导观察文中插图,整体感知杜小虎小朋友的外貌。

  师: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用自己的话说说杜小虎的外貌,也可以用文的词句。

  ⑶再读范文,文中还介绍了什么?找文中具体的句子来回答。师板书:

  年龄——我呀,今年9岁

  体重——体重20千克

  身高——身高1.2米

  穿着——我喜欢穿蓝色的衣服

  性格——我很活泼

  兴趣爱好——喜欢打乒乓球,还喜欢读书,我书架上已经有60多本课外书了

  2、再读范文,讨论归纳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师:写好这次习作,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请大家再读范文,然后讨论。

  ⑴要从外貌、年龄、体重、身高、穿着、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人物。

  ⑵要写出自己的特点,让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