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教案

时间:2025-04-05

幼儿珠心算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幼儿珠心算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结合算盘认、读、写、拨1—4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4各数的含义,结合算盘认、读、写1—4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1—4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拨珠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珠心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拨珠的指法。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正确清晰的珠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1

  1.师:你能在图上找到数量是1个的东西吗?咱们的教室里有没有数量是1个的物体?你会用“1”来说一句话吗?

  2.指导在算盘上拨上1。

  不管是一个人,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还是一个其他的物体,它们的数量都是1,(师边描述边出示课件)1可以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还可以用一个方块表示。

  (课件出示算盘)在算盘上,我们可以用一粒下珠来表示1。

  (课件演示“拨上1”)

  拨珠要点:右手握笔,用大拇指拨上1,食指拨去1。

  练习形式:单挡拨——隔档拨——全盘拨

  3.指导书写1。

  这一粒算珠真好,可以表示任何数量是1的东西,人们为了方便记录,发明了表示1的符号就是数字1(课件出示数字1)

  以后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1个物体啦!

  仔细观察1,你觉得1像什么?怎么写1才漂亮呢?

查看全文

珠心算教案:4以内书的直加直减及综合活动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4以内书的直加直减及综合活动

作者:张萍

游戏名称:花儿朵朵。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4以内直加直减,提高心算能力。

游戏准备:花儿若干(上有3—5笔的 4以内直加直减式题),花瓶若干(上插有数字1—4)。

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一起轮流插花,根据花上算题算出答案,然后把花粘贴到相应数字的花瓶上。

附:限时听心算和看打算。

   2       4       3       4       1       2
   2      - 3       1      - 2       3       0
  - 1       2      - 3       2      - 2       2
  - 2      - 1       0      - 3       2      - 1
   3      - 1       2       1      - 3      - 2

查看全文

幼儿珠心算最新信息

幼儿珠心算最新信息
 从本周开始9以内的珠心算直加直减的内容全部新授完毕,将进入复习巩固阶段。从目前孩子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掌握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只是有的孩子算盘打得熟练些、快些,而有的幼儿算盘拨得比较的慢。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拨珠情况我想提几个建议:

1 、如果有时间的话,请家长每天凑点时间让孩子练习十分钟。
2、孩子在拨珠时请注意孩子坐的姿势和握算盘的姿势。特别是双手握算盘的姿势,注意右手打算盘,左手握住算盘的框,不要让算盘随意的摆动。
3、家长在报题目时请注意,不要太慢。可以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提高速度,语速尽量快些。不要你等孩子拨完一个珠子你再报一个数字,而是要让孩子跟上你的速度。
4、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学习的是9以内的直加直减,不要随意的增加孩子的难度。如果家长不会自己出题,可以把前阶段我发下来的练习纸上的的题目让孩子练习。
5、如果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开始让孩子听手指操第一册中a面的内容,帮助孩子增加听觉的灵敏度、注意力、理解力、为孩子心算打下基础。

   下阶段我将在复习巩固9以内直加直减的同时加入心算,逐步帮助孩子建立珠印象。同时也会分阶段的发下不同的练习纸让孩子们回家练习。

珠心算最新动态
    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在匀速的状态下进行听力的9以内的直加直减。从上周开始我就给孩子们尝试根录音磁带进行听打算,但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跟不上磁带的速度,都嚷嚷着太快,我想这和孩子每天在家的练习程度有关,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我们家长能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给予孩子进行听打算的练习。

查看全文

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综合活动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综合活动

作者: 诸慧平
 
游戏名称:买水果。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9以内直加直减,提高心算能力。

游戏准备:水果若干种类,上有9以内直加直减的算式题。
游戏玩法:1、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买水果,做对水果上的题目就能买到水果,看谁买得多又快。
          2、爸爸参加,妈妈当裁判;妈妈参加,爸爸当裁判。

附:限时听心算和看打算。
   2       3       3       7       9       2
   1       1      - 2      - 5      -7       5
   5       5       6       1      - 2      - 6
  - 7      - 6       2       5       4       3
   6      - 2      - 5       1       5       5

查看全文

让孩子快乐地学习珠心算

动脑、动口促进智力活动的内化,建立认知结构。所以对于知识的难点、关键点应创设儿童日常生活情境,以各种游戏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建立起种种关系结构,获得早期的逻辑数理知识。在教学补数的时候,我们编了孩子喜欢的儿歌来帮助他们记忆: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孩子们一个个都兴趣盎然,边说边做手势,很快就记住了,例如我们在教学基数1的连加的时候,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于“入五去四”还不甚理解,我们就巧妙地比喻成9“下楼梯”;再比如教学基数6的连加的时候,我们把繁琐的珠算教学改成6上楼梯再进1!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为以后的基数7、8、9的教学减小了难度。
二、合作交流,引入课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珠心算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建立教育对象的自组织,避免命令式教学,放弃鸭式的灌输方法,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形成一种默契的行为规则并按之协同学习。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划分小组,建立微型交往情境,如以同桌为小组、以前后四名同学为小组等方式,使不同纪律背景、不同学习成绩、不同阶层的学生处于同一小组内,利用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交往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拨珠时,要检查每个同学的拨珠方法姿势、指法等是否正确,四十多个学生单*教师一个人是看不过来的,因此我们就采用“一、三、五、七”组的同学拨,“二、四、六、八组”的同学当“小老师”检查,然后交换,“二、四、六、八组”的同学拨“一、三、五、七”组的同学当小老师检查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比教师一个人检查要强得多,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同学发现他同桌的铅笔不是露出两厘米都立即指出来了,真不简单,比教师检查得还要仔细。这种方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给每个学生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使他们在检查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新知探究中,我们同样采用同桌和小组相互讨论等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不但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他人的思维成果来激励自己的思维,发挥学生成果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交往与合作学习。巩固练习时,我们也经常采用同桌互相报答题,小组互相报答题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加强了。

查看全文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 篇1

  游戏名称:快快放。

  游戏目标:帮助幼儿巩固1—4的物珠数对应。

  游戏准备:

  1、围棋棋子若干、空盘。

  2、1—4的数、珠卡、物体图。

  游戏玩法:

  1、家长报数,孩子迅速在空盘上用围棋棋子进行摆放。

  2、家长把1—4的数、珠卡、物体图摆成三行,请孩子用笔把1—4的数、珠卡、物体连线,然后和孩子一起检验是否正确。

  对家长的话:

  1——4的珠映象建立是孩子学习珠心算的基础,家长在路上可以有意识地问问孩子“珠宝宝3是怎样的?”当孩子能够回答出:“珠宝宝3是上面一跟梁,下面3颗珠”时,说明孩子有了初步的珠映象,请您对孩子大加赞赏,多鼓励表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百以内数的认识

  游戏名称:旋转的陀螺。

  游戏目标:帮助幼儿巩固两位数的珠映象。

  游戏准备:玩具陀螺、数卡、珠码卡。

  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孩子旋转陀螺,当陀螺停止后,根据数或珠码,取相应的数卡或珠卡。家长进行检查。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认识综合活动

  游戏目标:帮助幼儿巩固1—9的物珠数对应;练习看珠记数、看数记数。

  游戏准备:

  1、利用彩色的图片(最好是动物或风景),把它分成10份,在它们的反面画上珠码0—9。

  2、两张比彩图大的硬纸板(其中一张上有数字0—9。

  游戏玩法:

  1、家长把分成10份的彩图打乱,让孩子根据彩图上的珠码,找到硬纸板上相应的数字进行排列,直到拼完为止。

  2、先把一张硬纸板合在排列好的.彩图上,然后把两张硬纸板合拢,翻个面,打开上面一张硬纸板,如果找对了,彩图便拼出来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