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说课稿

时间:2025-04-05

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在活动中发展——《识字3》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

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在活动中发展——《识字3》第一课时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p62~63页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2、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火、马”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基于以上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查看全文

《走进中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学生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一个初中生,是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的环境,以愉快的心情接纳新的集体,新的老师和同学,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是本课设计的意图所在。 
    本框中首先了解学生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感觉,因为有可能学生所说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或理想中的学校,因此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新生活中的乐趣是很重要的。而班级中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以后生活的小环境的好坏,从大环境到小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孤独感说会慢慢减弱,学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将提高。 
2、说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珍惜新的开始,树立中学生的友谊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4、说教材的处理: 
    教学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往的教学通常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而今天这堂课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是在老师的组织下、帮助下,学生自己学。 

查看全文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说课稿

  去考云南教师资格的考生还在愁中学数学说课稿不会写吗?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一篇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说课稿: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

  【教材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是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斩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和相似比的概念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教法学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约自学才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约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分析】

  看我国国旗,国旗上约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相似三角形,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

查看全文

说课稿:中学艺术综合课《秋诗、秋画、秋乐》

温州市实验中学分校 李咏雪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和我们原有的音乐课程所不同的是,它将音乐与美术合在了一起,克服了听觉(音乐)与视觉(美术)彼此分割的传统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艺术能力。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也就是说,精神的需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所以在这一课,我借现在正值秋季为由,引导学生围绕“秋”这个主题进行艺术讨论、感受与鉴赏,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进入音乐教室,就听到了舒缓、柔和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优美的琴声很快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思索的兴趣。秋天是色彩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美而又热爱生活的艺术家,用他们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量,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现代派中国画《林晚》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秋景图。在白云与枫叶的掩映中,山中的小屋飘出了袅袅的炊烟,这满眼的美景令山路上的游人也陶醉了。

美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感受,而听觉上的感受就要靠音乐来完成它了。为了让学生体会视觉与听觉彼此融合的魅力,在这里我安排了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听觉感受,从中为《林晚》这幅画选取最能体现其意境的一段,感受画与音乐所构成的二维欣赏效果。第一段音乐是由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这段音乐节奏舒缓、旋律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小提琴低音区那婉转缠绵的音色,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是远方的游子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吗?寥寥的秋风中,纷飞的落叶飘散在他的肩头、发迹,黄昏中落日的余晖,拉长了那思乡的背影。第二段音乐《秋叶》的前奏部分是风吹树叶的声音,这自然音响与单簧管的绝妙配合,是那么的轻松和平和,而有着典型流行音乐风格的主旋律,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秋的浪漫、秋的遐想。最后一段音乐是由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国民族乐器竹笛演奏的,这里的音乐节奏相当平稳,仿佛游人漫步于林间小道,欣赏秋日美景时那份怡然自得的心情;而它的旋律又是如此清新自然,给我们带来一股秋高气爽的味道。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