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文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中文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如下文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按照丹纳的理论,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的终极原因,便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掺和而成的社会民俗氛围。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极具民俗色彩的作品。小说中涉及到婚姻民俗、祭祀民俗、信仰禁忌民俗、社会制度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等等。我们通过开篇祭灶的场面和结尾隆重的祝福礼仪,就可以看出,在鲁迅笔下,鲁镇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俗文化体系。在这个强大的体系中,一个又一个的封建陋习,犹如巨大的毒蜘蛛网,将祥林嫂紧紧地围困在其中,使其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每一种较为成熟的民俗文化,都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和规范功能,对其俗民个体有着较强的控制能力。在民俗学看来,“民俗控制是由某些民俗事象在习俗化过程中对俗民个体施加影响,促使俗民在实践中想当然地恪守其约束,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控制力,一旦违背了这些民俗的约束,立即在俗民的心理和精神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并把这种压力作为一种自我惩罚或超自然力的惩罚。”①的确如此,在各种民俗相互交织中,紧紧威慑着祥林嫂命运的,不是罪恶的个别人,而是由“‘多数人’构成的社会力量———鲁镇上‘咀嚼赏鉴’着她的痛苦的人们,那‘又冷又尖’的‘笑影’,那似笑非笑的‘嘲笑’”②。对于祥林嫂之死,围绕在她周围的每一个人———信奉理学的鲁四老爷、善女人柳妈等等都脱不了干系。这些曾经充满同情心的人们为什么最终使祥林嫂陷入绝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所致。
中文系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意见
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环节。为了正常、有序地开展我系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工作,依据《重庆三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条例》,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我系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由本专业讲师(含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学、研究人员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同担任。
二、指导教师承担该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所指导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超过5人。
三、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在论文题目的选定、论文写作提纲的草拟以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指导。
四、指导教师审定学生论文选题,将审定意见报系办公室,再由系学术委员会审核。
五、学生论文初稿形成后,由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并督促其反复修改。修改稿要签写导师意见并署名。
六、学生论文定稿后,在该生《毕业论文表》(一式三份)中由指导教师签署鉴定评语并评出论文成绩,交系答辩委员会审阅
七、学生论文由系答辩委员会组织各答辩小组进行答辩。学生论文的主答辩不得由该学生论文的指导教师担任。
八、由答辩小组对学生论文答辩情况作出评语并评定其答辩成绩。综合学生论文写作和答辩情况,由答辩小组向系上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论文。
九、教研室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要及时进行复查。由教研室主任牵头写出教研室所承担的该届毕业生论文指导和答辩工作的分析、总结报告并及时交与系上。
十、中文系召开毕业论文学术委员会议,总结该届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工作,并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
十一、中文系及时写出该届毕业论文工作的分析总结材料,迎接学院对系上毕业论文工作的检查。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研究
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
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
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
6.《国语》成书探源
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
8.楚辞与屈原研究
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
10.孔子作《春秋》考论
11.《孟子》探微
12.庄老比较研究
13.《庄子》新探
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
15.《史》《汉》比较论
16.《汉乐府》新探
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
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
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
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
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
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中的衬托手法
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小说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
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
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
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8.论鸳鸯与晴雯
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
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
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
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
34.《水浒传》的传奇性之我见
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
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
37.《桃花扇》人物论
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
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范文(参考)
[摘要]语境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阐释力;诗史互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要的研究方法;文章把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史互证法并置、比较,认为语境的研究范围广泛,而诗史互证所涉及的所指,则是较为集中的;文章认为语境与诗史互证是交叉关系,语境性质与“诗史互证”之中“史”的文献性质相同在于二者都具有层次性,相异在于前者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后者则具有静态性和共时性;语境概念明确地引入古典文学的研究似乎有利于拓宽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使诗史互证等方法在传统基础之上融入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元素,在方法论的系统化与学理化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历时语境;共时语境;诗史互证;比较
把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史互证法并置、比较的目的是,探究二者的相似与相异之处,也许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双方都有启发意义的所在,分析之后有望发现,双方可以互相吸取有益内容,从而得到丰富和发展。语境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阐释力;诗史互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要的研究方法;语境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而诗史互证所涉及的所指。则是相对较为集中的。
语境重要性的原因在于语境概念自身的独特性。“大约1960以来,语言学模型在文学文本描述中的直接或间接运用取得新发展”、“总而言之,诗学的许多问题也就是话语和语言的问题,反之亦然”换言之,诗学的问题即语用学的问题,“语用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意义和语境”,作为语言学重要概念的语境是和文学研究紧密相关的。
历年中文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选题
中文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选题如下文
把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史互证法并置、比较的目的是,探究二者的相似与相异之处,也许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双方都有启发意义的所在,分析之后有望发现,双方可以互相吸取有益内容,从而得到丰富和发展。语境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阐释力;诗史互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要的研究方法;语境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而诗史互证所涉及的所指。则是相对较为集中的。
语境重要性的原因在于语境概念自身的独特性。“大约1960以来,语言学模型在文学文本描述中的直接或间接运用取得新发展”、“总而言之,诗学的许多问题也就是话语和语言的问题,反之亦然”换言之,诗学的问题即语用学的问题,“语用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意义和语境”,作为语言学重要概念的语境是和文学研究紧密相关的。
古典诗歌是脱离了具体环境的文本,其阐释主要依赖语言语境,而在一般观念中可信度较高的历史文本则成为古典诗歌研究经常参阅的重要资料,最为典型的是古典诗歌研究界盛行至今的“诗史互证”法,就是在预设了历史文本的真实性后对古典诗歌进行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语境与“诗史互证”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相去甚远:前者是语言学的概念,后者是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际上二者在文学研究中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诗史互证”法与语用学中的语境概念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在本文的比较研究中将会得以体现。
2017中文系论文格式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