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经典文化是那潋滟的波光,耀眼而动人。中华经典是老祖宗的血汗,中华经典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五千年的雨雪风霜没有将优秀经典埋没,而是历久弥新。它像一粒种子深深埋在我们的心中,还像传家宝一代一代传进我们的记忆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何不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呢?
从一个字的发明并使用开始,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在竹骨上表达自己的情感、书写自己的心思、记录自己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更是把自己的情感在纸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唐朝以诗为主,宋朝以词为主,元朝以曲为主。这期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词人,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作品,每一首诗词都可以从字里行间领略到作者的喜怒衰乐和对生活的向往。
从我记事开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便是万千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幼时的我,常会炫耀自己会背这首诗,大人们总会笑笑;幼时的我还会嘲笑李白,盯着个月亮就那么多想法。可到现在,当我再吟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心中仿佛也洒下了一片莹白如雪的月色。透过明月,我仿像看到了李白站立窗前,神情寂寥,在寂静的夜色下,唯有一轮明月挂在夜空,月光照进了李白的心房,他是多么思念家乡,但他只能在这矮小的房屋望着明月默默思亲。他的情感穿越千年,让我身临其境。
《送元二使安西》让我体会到作者与好友的友情与分别时的伤感,在《牧童》中体会到作者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我还在《忆江南》中体会到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畅游在诗词的海洋,它让我领略到了人文风采,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当地的水土风情,它不仅使我身心愉悦,还不断陶冶着我的情操,启迪着我的心灵。
中华经典伴我成长作文
【篇一:感动我的一首词】
明月千里寄相思,倚窗念父祝安康。
——题记
地球另一边的你一定很好吧?!
中秋的月亮是那样的完美无缺,在黑夜的衬托下,透出的黄白色的光很是淡雅,与耀眼的太阳光大不一样,可在我看来,如此的月光也能刺痛我的心。
中秋佳节,月儿都圆了,人怎么就没法团圆呢?我竟有点嫉妒此时的月亮。已经很晚了,家里一片凄清安静,母亲早已睡下。别人家里团圆的欢声笑语却还没停,像是在故意说给我听,穿过坚固的墙和玻璃,仍旧那么刺耳。这刺耳的欢声笑语钻入我的内心,把心中隐藏起来的却又是那么明显的思念无情地挖了出来。团圆之月,爸爸因在国外没法回家,思念之情在此刻被月光渲染得格外强烈。
爸,我好想你。靠在窗边,抬眼望着月亮,我不禁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轻声吟诵着,泪水也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悄悄淌下……,对于苏轼我深表同感,此时此刻,像是找到了知己。我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忧郁之情一点一点地减弱。像是与朋友倾诉,朋友给了我安慰一样,心中的心结一点点被解开,胸襟被开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呀,这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悲欢离合自然是世间常事。今日的月亮虽圆,不也只是今日?也有残缺的月牙之时。团圆固然好,但分别了也不要伤感。或许远隔千里的两个人通过月亮互寄情意也是一种美感。远方的爸爸也一样思念我,我要做的是不让他担心,与他在同一轮圆月下共享人世间的美好,也祝愿我的父亲安康顺意。
中华经典,伴我成长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中华经典,伴我成长
中华上下五千年,各种经典也是枚不胜举。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论语》这一中华经典。它从我记事起,便一直陪伴着我。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是妈妈从小就要求我熟读的一本书,它教给我许多道理以及做事的方法,令我受益匪浅。粗看它,它不过是一本语录,但却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忍”文化。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论语》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祖国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因此我坚信只有心系祖国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说是母亲给的第一个生命,那么祖国就是我第二个“慈母”。
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国家还很落后,就像一位名人曾经说的——中国像一头沉睡的雄狮。在那时,我还住在一个小村子里,各家各户经济条件都特别差。哥哥的衣服总是我的“新衣”;我家的房子是泥巴房,有时外边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村里的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到了下雨天,路上泥泞不堪,根本无法行走,导致上学总是迟到;家里孩子多,一年到头都吃不了几顿美味可口的饭菜……
后来,国家发达了,爸爸出去打工工作也好找了,自然挣的钱就多了,为了我的学业,父母把我从农村学校转到城里上学。城里到处高楼大厦,道路平整,四通八达,上学再也不用担心鞋子掉泥坑或是迟到了;教室里窗明几净,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妈妈也找到工作,边打工边照顾我和哥哥上学,国家还对贫困家庭给予了帮助,每天早上发放四元钱的营养早餐,妈妈不用那么早起来给我做饭啦,而且配送得早餐营养丰富,每天早上我去的特别早,早点吃完我就开始读书了,我要好好学习,才能报答国家对我们贫困家庭的帮助!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还为我们贫困孩子准备了爱心大礼包和资金赞助,买了我们特别心仪的学习用具……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虽然中国还在不断的发展,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一起努力。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让我们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让伟大的祖国永远屹立的世界东方!
书香浸润心田,悦读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从我学会识字开始,书一直伴随着我,那淡淡油墨书香,诱惑着我,吸引着我。拿起一本好书,沉浸在其中,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在书的世界中探索着未知的奥秘,享受着其中的快乐,使我从一个无知小孩慢慢长大,慢慢成熟。
在书的世界中,不断摸索着真理,也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他们陪着我一起冒险,一起度过难关,在一起如亲兄弟一般毫无保留地诉说着各自的秘密,零距离地相处着。
我结交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与他一起出谋划策,历经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自强不息的鲁滨逊,与他一起在荒岛上生活,与野人进行抗衡,为自己采集资源,收集食物,制作工具;顽皮淘气的皮皮鲁,和他一起经历许许多多有趣奇怪的事情;与马小跳一起玩转城市,创造一件件颇为有趣的事情;同爱迪生一起做实验发明物品,造福人类,探索科学。发明电灯,为人类带来第一缕科学光线。我与他们的情谊越积越浓,每次离别时我都是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