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教案

时间:2025-04-05

探究·活动案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前言(精选2篇)

探究·活动案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前言 篇1

  新的课程改革,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的课题。

  进入新课程实验之后,教师们深入研究新的《课程标准》,转换思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各科教学的局面耳目一新。但也有部分教师感觉新课标提出的一些理念,付诸实践难度较大。特别是有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理念,实践中缺乏足资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用案例。

  本轮课程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是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与具体化。新课标用三个层次七项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了传统的三个层次三项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思想教育”。其中,“过程与方法”成为课程教学目标,还是第一次。制定这一目标的基本理念,在新课标里已有清晰的表述。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等等。这些是广大参与新课程实验的一线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他们各显神通,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智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设计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案例,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们从中挑选了很小的一部分,编成这套《探究·活动案例》丛书,供实验阶段的一线教师参考。这些案例,大多可直接或略经改造后用于教学,少量的可能不宜完全照搬,但其思路定有可资借鉴之处。

  丛书面世之后,恳请广大教师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并将您设计的精彩案例奉献给我们,让再版后的本套丛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查看全文

探究·活动案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前言

新的课程改革,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的课题。

进入新课程实验之后,教师们深入研究新的《课程标准》,转换思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各科教学的局面耳目一新。但也有部分教师感觉新课标提出的一些理念,付诸实践难度较大。特别是有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理念,实践中缺乏足资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用案例。

本轮课程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是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与具体化。新课标用三个层次七项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了传统的三个层次三项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思想教育”。其中,“过程与方法”成为课程教学目标,还是第一次。制定这一目标的基本理念,在新课标里已有清晰的表述。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等等。这些是广大参与新课程实验的一线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他们各显神通,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智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设计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案例,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们从中挑选了很小的一部分,编成这套《探究·活动案例》丛书,供实验阶段的一线教师参考。这些案例,大多可直接或略经改造后用于教学,少量的可能不宜完全照搬,但其思路定有可资借鉴之处。

丛书面世之后,恳请广大教师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并将您设计的精彩案例奉献给我们,让再版后的本套丛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查看全文

2017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历史一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x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查看全文

2017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历史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840年至1949年)
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x疆。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x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x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图
6、19xx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xx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查看全文

新课标中国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通用7篇)

新课标中国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使组与组之间在学习方面展开竞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3.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编写历史小剧本。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奴隶悲惨生活的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透过奴隶的悲惨生活这种历史现象观察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得出“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是由广大的奴隶所创造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查看全文

新课标中国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精选4篇)

新课标中国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使组与组之间在学习方面展开竞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3.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编写历史小剧本。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奴隶悲惨生活的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透过奴隶的悲惨生活这种历史现象观察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得出“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是由广大的奴隶所创造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