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教案

时间:2025-04-05

《种瓜》优秀教案(通用15篇)

《种瓜》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能根据老师第一幅图的引导继续排出后面几幅图的顺序。

  2、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故事。

  3、感受小熊与伙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

  1.教学拼图《小熊种瓜》4幅;

  2.种子生长过程图片

  3.课件PPT

  4.幼儿操作板、幼儿讲述材料《小熊种瓜》小图人手一套

  5.大黑板

  6.背景音乐

  二、经验准备

  孩子对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能较细致地观察图片,合理地建立图片之间联系,并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较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具体教学方案及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苹果树生长过程图片,和小朋友一起将图片正确排序。

  (1)出示第一张图片。“我有一颗小种子,我悄悄地把它埋到土里。”

  (2)提问:小种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二、教学过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分析确定第一幅图的顺序,并分析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图一:小熊也有一颗小种子,它把种子埋进土里。

  提问:小种子接下来发生什么变化了呢?发芽了,长出藤蔓,开花了

  提问:(老师排出第一幅图画)小熊在干什么?给西瓜浇水

  老师示范讲述第一幅图画的内容:一天,小熊种了一颗西瓜种子,慢慢地种子发芽,长出长长的藤蔓,开花了。小熊给西瓜浇水,希望他快快长大!

  提问:接下来西瓜藤蔓又是怎么变化地呢?小熊又为西瓜做了什么呢?小朋友仔细观察剩下的三幅图,并给它们排排顺序。

查看全文

《种瓜》教案(精选12篇)

《种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能根据老师第一幅图的引导继续排出后面几幅图的顺序。

  2、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故事。

  3、感受小熊与伙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

  1.教学拼图《小熊种瓜》4幅;

  2.种子生长过程图片

  3.课件PPT

  4.幼儿操作板、幼儿讲述材料《小熊种瓜》小图人手一套

  5.大黑板

  6.背景音乐

  二、经验准备

  孩子对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能较细致地观察图片,合理地建立图片之间联系,并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较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具体教学方案及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苹果树生长过程图片,和小朋友一起将图片正确排序。

  (1)出示第一张图片。“我有一颗小种子,我悄悄地把它埋到土里。”

  (2)提问:小种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二、教学过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分析确定第一幅图的顺序,并分析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图一:小熊也有一颗小种子,它把种子埋进土里。

  提问:小种子接下来发生什么变化了呢?发芽了,长出藤蔓,开花了

  提问:(老师排出第一幅图画)小熊在干什么?给西瓜浇水

  老师示范讲述第一幅图画的内容:一天,小熊种了一颗西瓜种子,慢慢地种子发芽,长出长长的藤蔓,开花了。小熊给西瓜浇水,希望他快快长大!

  提问:接下来西瓜藤蔓又是怎么变化地呢?小熊又为西瓜做了什么呢?小朋友仔细观察剩下的三幅图,并给它们排排顺序。

查看全文

《种瓜》教案(精选12篇)

《种瓜》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许多小朋友都吃过西瓜,却不知西瓜是怎么得来的,现在我就他们一起体会种瓜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让幼儿了解种西瓜的整个过程,同时感受收西瓜时的心情。

  3.使幼儿掌握一些种瓜基本常识。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让幼儿通过儿歌,体会人们劳动的艰辛。

  2,通过学习生字“欢”,“喜”,让幼儿体会获得劳动果实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

  2,字卡“欢”“喜“。

  3,西瓜苗,西瓜,洒水壶。

  教学过程

  小朋友知道西瓜是怎么得来的吗?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开始工作了。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学种西瓜呀?(想)想的话一起和林老师去种西瓜好不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画面的内容。

  二,教师提问:

  1,我在哪里呀?(篱笆下)

  2,种了一棵什么呢?(一棵瓜)

  教师出示一棵西瓜苗,叫一个小朋友示范种西瓜的动作。

  3,种了西瓜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坐在那里等西瓜长出来呀?(拿出洒水壶)

  启发幼儿回答:不是,要施肥,浇水,天天来看它,它才能发芽,开花。

  4,经过我们的辛苦劳动,终于结出了一个?(西瓜)

  三,教师捧着个大西瓜,引导幼儿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大西瓜呀大西瓜,欢欢喜喜抱回家。

  小结:注意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要丰富,边演边朗读,以引起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查看全文

《种瓜》教案(精选3篇)

《种瓜》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中活泼愉悦的情绪,学习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2. 认识休止符,能完整正确地学唱歌曲3. 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节奏卡 x x  o | x x  o | ,与歌词相对应的图谱 三、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1. 教师弹唱第一遍歌曲t: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2. 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3. 第三次欣赏教师将图谱按照歌词顺序排列,并依次提问:是谁种的瓜?在哪里种的?我是怎么种的?最后结了个什么?抱得动吗?(结合画面,巩固歌词)借助图谱,幼儿跟念歌词2遍(三)学唱新歌1. 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2. 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出示节奏卡 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t: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将休止符给忽略掉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句,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教师轻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t: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呀?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四)歌曲表演1. 创编动作教师弹唱歌曲后t:小朋友们唱得都很棒,那现在老师请你们动动脑筋,你觉得哪几句歌词我们可以给它配上动作?根据歌词内容(关键词:浇水,看它,发芽,开花等),幼儿试着创编表演动作。t: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适合的动作,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教师请幼儿上来表演,选取较好的动作,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动作。教师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幼儿跟随。2.表演歌曲教师扮演“瓜”,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将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反思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之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导致幼儿拥挤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发生。没有合理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今天有特级教师来班里,所有在教室点评中除了我们的主班老师郑老师外,还有其他三位特级教师的评课。    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开头,很简略显得紧凑。并且在唱歌的时候一直是面带笑容的,精神很饱满。若是表演环节可以紧凑一点,那么整堂课相对于实践的学生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小表扬一下。o(∩_∩)o~教师建议:1. 图谱略小,建议将单个的图谱做成长条形,一句歌词做一条长条形里面画上相应的图示,并可适当地放大比例。2. 休止符的位置,为了醒目我将它放在了最上面,建议:可以放在图谱“抱呀,抱呀”的下面,这样就可以相互对应起来。使得幼儿更快地理解。3.上课时教师需要照顾所有幼儿,眼睛全视所有的幼儿,而我在上课时身子略测到一边,将我右侧的幼儿有些忽略了。4. 时间要把握好。整堂课因为后面的表演环节而拉长了上课时间,超过了30分钟,显得较长了。每个环节在设定时都需要有时间的设定,这一个环节你的重点是什么,需要几分钟,都需要有预期的设计。之后的表演就可以紧凑一点,无需这样一遍遍地进行表演。5. 在幼儿做的较好时,应及时给与表扬,产生共鸣,例如:在幼儿自创动作可观时,应该及时表扬,“你们做得都很棒,本来老师也想出了好看的动作想要不要提示一下,现在完全不用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做吧。”这样及时的表扬,会让幼儿更加积极表现。6. 在表演第一遍时,个别幼儿直接趴在了地上做种子,甚至有些捣乱的幼儿直接不起来了。建议:这时看到就应该及时提出,“种子怎么可以趴在地上呢,种子应该蹲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芽。”“老师发现有些种子一直趴在,难道是没有发芽?没结出南瓜嘛?”需要关注个别幼儿。在进行表演时,若发现不良行为,需要马上执行,并重点强调。7. 幼儿在表演时,有着浓厚的兴趣,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再要让他们安静下来就很困难,不需要再次重点强调安静,可以适当地用音乐代替。 

查看全文

蛤蟆种瓜的教案(精选3篇)

蛤蟆种瓜的教案 篇1

  班级: 小(1)班 周次:第十二周

  主题名称:

  (1)好吃的水果

  (2) 时间:11、15 执教者:

  活动名称:

  蛤蟆种瓜

  活动目标:

  1.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知道种瓜是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

  1.挂图第八号,故事磁带。2.西瓜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出示西瓜,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长在哪里?

  二、1.欣赏图片,理解故事

  2、有一只蛤蟆也想种瓜,我们来看看蛤蟆种瓜的故事。

  3、出示挂图,请幼儿说说图中看到了什么。

  4、让幼儿猜测蛤蟆会对种子说什么,并学说蛤蟆想说的话。

  三、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倾听。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2、蛤蟆见种子还没长出来,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青蛙告诉蛤蟆,种子怎样才会长出来?(幼儿一起学说青蛙的话)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来发现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5、老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可参与讲述。

  四、讨论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吗?

  2、为什么蛤蟆会说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五、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播放故事《蛤蟆种瓜》的录音磁带,供幼儿欣赏。

蛤蟆种瓜的教案 篇2

  一、作品分析:

  故事《蛤蟆种瓜》,为我们描绘了一只天真可爱、心急滑稽的蛤蟆,它盼望着种子早日发芽,结成一个大西瓜。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如:“种子,种子,快快长出来吧!”、“种子听见了没有,现在就长出来吧!”这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所以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画面内容具体形象,适合孩子观察和表达。

查看全文

蛤蟆种瓜(通用11篇)

蛤蟆种瓜 篇1

  目标

  1.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知道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

  准备

  1.挂图。

  2.故事磁带。

  3.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过程

  1.倾听故事。

  ——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请幼儿说出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有一只蛤蟆也想种瓜,我们来听听蛤蟆种瓜的故事。

  2.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倾听。

  ——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第二遍。

  ——蛤蟆见种子没有长出来,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青蛙告诉蛤蟆,种子怎样才会长出来?

  ——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来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3.讨论。

  ——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吗?

  ——为什么蛤蟆会说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建议

  1.这个活动的重点不是理解种植的有关知识,而是让幼儿在笑声中领悟道理:种瓜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因而,蛤蟆种瓜时的焦急心情与滑稽可笑行为应该予以充分渲染。

  2.在日常活动或区域活动中播放故事《蛤蟆种瓜》的录音磁带,供幼儿欣赏。

  附:蛤蟆种瓜

  蛤蟆看见青蛙在种瓜,他也要种瓜。他刚把种子种在地里,就对种子喊:“种子,种子,快快长出来吧!”

  过了一会儿,种子没有长出来。蛤蟆又趴在地上大声喊:“种子听见了没有,现在就长出来!”种子没有长出来。

  青蛙跑过来,对蛤蟆说:“你那么大声地喊,会吓坏种子的。种子睡在地里,阳光照着它们,小雨浇着它们,慢慢就会长出来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