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捉迷藏教案

时间:2025-04-05

幼儿园中班《捉迷藏》教案(通用13篇)

幼儿园中班《捉迷藏》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

  捉迷藏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

  2《数学》上P.1。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1、2的实际意义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说一说,大树后面藏着几头狮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

  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2的`含义。

  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

  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二)引导发现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

  (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

幼儿园中班《捉迷藏》教案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捉迷藏的昆虫》。以下是我对该活动的分析:

  设计意图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捉迷藏》教案汇编(通用13篇)

幼儿园中班《捉迷藏》教案汇编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查看全文

《捉迷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捉迷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 认识事情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句序;

  2. 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3. 初步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教学过程 :

  1. 复习检查:

  ① 直接出示课题,读题。

  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李四光 研究石头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追问:从“看看”石头的颜色、“掂掂”石头的重量就知道石头的下面有没有矿藏,这说明了什么?

  他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课文里是忘了什么?(李四光忘记了和女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地二自然段,读后标一标,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 指名按句读(提示: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

  ③ 把下列句子按课文内容重新排列(出示课件)

  ( )玲玲藏在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

  ( )玲玲见爸爸没来找,就只好出来去找爸爸。

  ( )玲玲和爸爸玩捉迷藏的游戏,玩得很高兴。 

  ④ 反馈,并说说这样排的理由。

  ⑤ 小结:事情开始的情况和后来的情况不一样了,也就发生了变化,这就叫“事情发展”;(板书:事情发展)而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就是“事情发展顺序”,如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顺序)(注:以上板书也可以在④反馈中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点拨概括)

查看全文

《捉迷藏》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捉迷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查看全文

《捉迷藏》(精选16篇)

《捉迷藏》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体验散文诗所蕴涵的美感。学习词:静悄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习用“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重点:学习用“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难点:引导幼儿细心倾听,体验散文诗所蕴涵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太阳、颜色宝宝、黑色布条。

  2、大副散文图片(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来设计)。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是怎么玩的?今天我带来一个朋友,它也很喜欢玩捉迷藏,是谁呢?(教师出示太阳图片)太阳公公也喜欢玩捉迷藏,那它喜欢和谁一起玩呢?你们听了就知道了。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第一段,太阳公公和谁在玩捉迷藏呢?颜色们都怎么样躲起来的?(学习词:静悄悄)

  2、嘘,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都找到了。(教师出示背景图)太阳把颜色们都找到了,你们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们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的用语言表达)。

  3、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颜色宝宝,它躲在哪里?(句式训练:躲在XX里。)

  4、颜色们都被你们找到了,现在我给这张图片编一首好听的散文诗给你们听,好吗?

  5、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散文。

  黑夜用什么蒙住太阳的眼睛?太阳看不见了,那是什么时候?(夜晚)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又怎么做了?太阳睁开眼睛了又是什么时候?(白天)

查看全文

捉迷藏幼儿教案范文(精选2篇)

捉迷藏幼儿教案范文 篇1

  喜欢探索动物界的奥秘,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知道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意义。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森林舞会”图片;“动物藏起来”组图;“动物捉迷藏”图片;“生活中的保护色”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森林舞会”导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森林里正在举办一场热闹的森林舞会,小动物们在尽情的舞蹈。突然,远处传来了老虎的吼叫声,小动物们纷纷都藏了起来。老虎跑来仔细地找来找去,一只小动物都没找到,只看到大树和草丛。

  ——猜一猜小动物们都藏到哪里去了?

  ——请你找一找藏起来的小动物们。

  出示组图“动物藏起来”,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保护色和拟态作用。

  1.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动物的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图中都有哪些动物?

  ——它们藏在了哪里?

  ——为什么老虎找不到这些动物?

  小结:绿色的青蛙钻进了绿色的叶子上;绿色的螳螂藏到了绿色的叶子里;蜥蜴藏到了和他身体一样颜色的石头上,竹节虫长得像一节树枝,藏到了树枝上……它们都藏在了和自己身体的颜色或形态很像的地方,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这叫做动物的保护色和拟态。

  2.师幼儿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的保护色和拟态作用。

  ——竹节虫为什么长得像树枝?螳螂和青蛙的颜色为什么是绿色的?

  ——如果这些小动物变成其它颜色或样子,会怎么样?

  小结:这些动物的颜色或形态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相似,可以通过保护色和拟态伪装自己,帮助自己躲过危险,也可以利用保护色和拟态隐藏好捕捉食物。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