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纸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中班关于《纸屑吸起来》的教案设计(精选6篇)

中班关于《纸屑吸起来》的教案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⑴、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⑵、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棒、碎纸屑、铅笔、塑料梳子、绸布、绒布、毛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屑吸起来》

  1、出示人纸屑,教师拿起塑料棒请幼儿猜想塑料棒能不能把纸屑吸起来,老师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塑料棒把纸屑吸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塑料棒和绸布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屑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进行猜想,老师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把铅笔、塑料棒、梳子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查看全文

中班《纸杯花》手工教案(通用5篇)

中班《纸杯花》手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纸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者渐进色均匀涂色。

  3、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并能耐心地进行涂色活动。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纸杯、剪刀、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花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纸杯花的材料:“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1)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

  (2)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渐进色均匀地涂色。

  (1)回忆对比色和渐进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涂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两半涂色,还可以怎么分,才能涂出不一样的效果?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及时反馈幼儿不同的分割涂色方法。

  (1)幼儿沿直线见出花瓣。

  (2)教师:可以选择对比色,或渐进色进行涂色,涂色的时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创作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手工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查看全文

中班纸的语言教案(精选5篇)

中班纸的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纸船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平整地将纸张向左右两个方向对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教师示范、幼儿动手操作及游戏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2、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好奇心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纸船对折的步骤。

  教学难点:纸船翻折成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船玩具、图片,纸船范例一个,长方形纸若干张,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引导幼儿观看及总结船的外形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纸船的折法。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最后重点讲解纸船的翻折成形。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5、游戏《划龙船》

  6、引导幼儿将“纸船”放在“池塘里”

  7、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纸船的`折法,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8、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要求小朋友回家教家人折纸船进行游戏,既能复习,又能增进家庭亲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幼儿之间能相互合作,又能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考虑得较周到,但纸船对折方法的步骤的讲解示范过程过快,有的小朋友看不清楚。

查看全文

中班纸版画教案蘑菇房子(精选2篇)

中班纸版画教案蘑菇房子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说出蘑菇的成长过程。

  2、鼓励幼儿按照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活动准备:

  录音带、教具:小兔子、大小蘑菇6棵、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老师带来了一棵小蘑菇;你们爱吃蘑菇吗?

  谁也爱吃蘑菇呢?(小兔子)

  二、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小兔子看见地里长了一棵小蘑菇。提问:小兔子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2、小兔子说:“你这么小,等你长大了,我再来采吧。”小兔子走了。蘑菇开始长大。第一天,蘑菇长到像苹果那么大了。提问:小兔子会不会去采它呢?

  3、小兔子说:“再长大一些我来采。”第二天,蘑菇长到像凳子那么大了。提问:小兔子会不会去采它呢?

  4、小兔子说:“再长大一些我来采。”提问:第三天,蘑菇会长

  到多大呢?像什么?小兔子会怎么做?(通过“前两天蘑菇变化”的提示,引发幼儿对蘑菇形态的想象。)

  5、第三天,蘑菇长到像雨伞那么大了。小兔子说:“再长大一些我来采。”提问:第四天,蘑菇又会长到多大呢?像什么?小兔子又会怎么做?

  6、第四天,蘑菇长到像桌子那么大了。小兔子说:“再长大一些我来采。”提问:第五天了,蘑菇还会变大吗?长得像什么呢?小兔子有没有把它采下来呢?(幼儿举手表决采或没采)

  7、最后,蘑菇长到像房子那么大了。小兔子说:“蘑菇这么大,我不能采它了。我还是把它做成一间房子吧。”小兔子在蘑菇上开了一个门,又开了两扇窗。小兔子住在蘑菇房子里,好开心啊!

查看全文

中班纸工教案:圆锥体造型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形、半圆形纸通过剪、卷贴的方法制作圆锥体,并会用纸剪贴、装饰出自己喜爱的物品。
2、继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形、半圆形、彩纸、剪刀等。

范例: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欣赏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这个玩具是用一个圆锥体制作出来的。老师准备了许多圆形/半圆形,请小朋友拿一张,试一试怎么把它变成圆锥体。
二、引导幼儿学习圆锥体的制作方法。
请幼儿介绍怎么将圆形、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老师示范用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方法。我们从图片的边往中心剪开,将剪开的地方互相重叠合起来。多重叠一些圆锥体就尖而高,少重叠就大而矮。

查看全文

中班纸团印画:春天的树

设计思路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近段时间,我们中班正在结合季节开展主题活动《大树和小花》。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与树进行亲密接触,他们和树成为了好朋友。如何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又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能力呢?于是,我设计生成了美术活动《春天的树》,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中尝试并体验纸团拓印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幼儿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春天的树,尝试用纸团拓印的方式大胆画出自己喜爱的树。

2.积极参与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使用绘画材料,体验纸团拓印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大胆尝试用纸团拓印的方式画出自己喜爱的树。

活动难点:选用适宜的颜色表现出春天树木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多媒体、各色颜料、示范用纸和幼儿绘画用纸、废纸团、抹布、背景图、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树木特征

1.引导幼儿欣赏春天的树,激发幼儿兴趣。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树朋友。

二、模拟演示,明确作画方法

1.教师出示纸团拓印好的作品,引导幼儿发现绘画方式和以前作品的不同。

2.教师以情景化的语言介绍今天的作画材料。

3.请个别幼儿上来探索用纸团拓印作画,教师提醒作画方法。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出示背景图,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3.播放音乐,幼儿自主作画,教师适时指导。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