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时间:2025-04-05

中班韵律活动:闪烁的小星(精选2篇)

中班韵律活动:闪烁的小星 篇1

  活动目标:

  1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表现歌曲中星星闪烁和睡觉两种不同的情感。

  2探索在每一乐句结束处拍击身体某一部分,创造性地表现乐句。

  活动准备:

  星星手偶2种,(各4个)背景图2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导入活动,出示挂图(活泼调皮的星星)

  1教师:“天黑了,妈妈带小朋友出来散步,你们猜这个时候谁最调皮,像一只只小眼睛看着我们?”(星星)

  2教师:“调皮的星星最爱唱快乐的歌,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样唱的?”(师用轻快、跳跃的唱法表现星星的闪烁)

  3幼儿学唱

  (二)教师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柔美、安静的星空,出示挂图(安静、柔美的星星)

  1教师:“小星星玩累了,该安安静静地去睡觉了,要怎样为它们唱歌呢?”(师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星星的宁静)

  2鼓励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唱歌

  (三)请男小朋友用活泼的唱法、女小朋友用连贯的唱法将歌曲唱2遍

  (四)启发幼儿学习在句尾拍击身体某一部分以表现乐句

  1教师:“有一只星星特别顽皮,我们一起把它抓住好吗?”

  (师贴上闪烁的小星星在每一乐句的最后一个乐句),用拍手表现

  2也可教师示范用摆造型表现最后一乐句

  3幼儿创编动作表现,(师提示在用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时动作选择要安静轻柔一些。)

  活动结束:

  师:“今天晚上请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和小星星做游戏、唱歌、跳舞,好吗?”

中班韵律活动:闪烁的小星 篇2

查看全文

中班韵律活动《莎莎》(精选2篇)

中班韵律活动《莎莎》 篇1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能协调做动作。

  3.初步学会创造性的进行动作表演。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玩过“顶锅盖”的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莎莎的图片;

  音乐《莎莎》。 

  三、活动过程: 

  幼儿用完整的话与老师打招呼

  (一) 游戏:顶锅盖

  1、老师师范

  2、幼儿游戏

  (1)幼儿两人合作游戏

  (2)幼儿分组游戏

  (3)教师加音乐游戏

  (二)感受音乐《莎莎》

  1、请幼儿安静聆听周围一切细微的声音

  2、听音乐《莎莎》

  提问:喜欢这首音乐吗?为什么呀?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呢?

  3、再听音乐

  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想做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4、教师介绍音乐

  师:这是一首俄罗斯游戏音乐名叫莎莎,非常有节奏。

  (三)学习音乐节奏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朋友莎莎,她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节奏,看看哪些小朋友先学会,学会了还会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哟。

  2、学习音乐的前两部分节奏

  第一部分以拍手、拍腿、拍头、拍脚、拍屁股练习节奏。

  第二部分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重点指导休止符停顿的动作。

  (四)游戏:莎莎

  1、幼儿两两游戏

  2、幼儿集体游戏

  (五)创编活动

  1、幼儿根据游戏感受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2、创编游戏展示。

中班韵律活动《莎莎》 篇2

  《莎莎》是大班一个很好玩的音乐游戏。音乐主要有拍手、开火车、顶锅盖三个动作构成的。音乐开头拍手、拍腿的旋律有点快,中间穿插开火车动作,最后一段是让孩子合作玩顶锅盖游戏。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把本次活动分两个大的步骤进行:先是孩子们徒手的进行合作游戏;然后是合音乐游戏。但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在第一个大环节中,孩子们表现的还不错,能够在喊的节奏令下较好的游戏。配上音乐后,感觉孩子们在某些快节奏的地方就合不上音乐,动作和音乐表现的不协调,有些慌乱。特别是第一个拍手动作。我让他们拍两次腿之后击一次掌为一个系统动作,这个动作持续6下。之后是开火车,最后是顶锅盖。     出现情况,于是我就马上作了第一步调整:解读音乐作品,降低难度。把活动流程大致改成:1.出示莎莎图片,清唱旋律,边带领幼儿做拍手、开火车动作谈话导入活动。2.创编“拍手拍腿”“开火车高兴”的动作。 带领孩子跟随音乐玩游戏。3.幼儿两两相对,自主创编拍手和开火车高兴的造型动作。4.大家集体围成半圆,跟随音乐表演。5.拓展活动。当幼儿听到间奏部分音乐,我们可以交换同伴玩游戏。玩游戏若干次。    在此过程中,我把拍两次腿之后击一次掌这个持续6下的系统动作,分解成慢节奏的持续3下的动作。又把集体合作玩顶锅盖的游戏改成间奏音乐,让幼儿变换队形,重新找朋友玩游戏。这样的调整,降低了难度,孩子们很快就能随音乐做动作了。但有些环节还需调整,比如:孩子喊“耶”时可以只做动作,不要喊出来,这样会影响幼儿的倾听。教师的肢体暗示不到位,语言提示不多。另外,最后幼儿听间奏部分音乐,交换同伴玩游戏时,既然是旧游戏,就根据经验运用游戏,而不是新授新游戏,交代游戏规则。现在,我又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改变姿势:如拍腿可以变为拍肩、拍腿等;也可以拍同伴的肩膀或腿等。    此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活动中他们动作表现的比较娴熟,能够在快节奏的情况下进行合作的游戏。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以后还要多加强幼儿随音乐打节奏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幼儿较快、较好的掌握音乐游戏。

查看全文

中班韵律活动《苹果丰收》(精选13篇)

中班韵律活动《苹果丰收》 篇1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苹果丰收》这首歌曲表现了朝鲜人民在苹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为了让幼儿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以及朝鲜族的舞蹈律动,本次活动以观看视频导入,在幼儿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动作,体验劳动及丰收的愉快心情。

  整个律动过程以踵趾小跑步进入果园----摘果子----庆丰收的程序进行创编,利用生活化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创编的乐趣。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的动作得到更自然更有效地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小跑步,并合拍地随音乐做摘果子和跳踵趾小跑步动作。

  2、感受朝鲜舞蹈的优美,愉快的欣赏和学跳丰收舞。

  3、体验劳动和丰收的愉快心情。

  活动难点:

  初步学习踵趾小跑步,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踵趾小跑步练习。幼儿能随音乐完整律动,并结合情节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观看舞蹈视频导入:

  孩子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一群朝鲜姑娘们也来到果园去摘果子了,她们摘着果子跳起了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给她们拍手打节奏。(播放舞蹈视频)

  小结:金色的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朝鲜的姑娘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查看全文

中班韵律活动《鞋匠舞》(精选4篇)

中班韵律活动《鞋匠舞》 篇1

  活动目标:1  能大胆模仿“小鞋匠”的劳动,随音乐合拍地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

  2  体验小鞋匠在劳动中愉快的心情。

  活动准备:1  一段线。

  2        《鞋匠舞》音乐。

  3         鞋匠做鞋的视频。

  活动过程 :  一  开始部分

  1        提问导入 :小朋友脚上穿的鞋真漂亮,有皮鞋、耐克,还有布鞋,有谁知道这些鞋是谁做出来的吗?(鞋匠)鞋匠的手可真灵巧,想看看他们是怎样做鞋的吗?

  2        观看视频:(1 )小朋友边看边动脑筋想一想,鞋匠做鞋的时候,动作是怎样的?

  (2)请幼儿根据视频里看到的来说一说,模仿一下。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师清唱《鞋匠舞》。“老师今天要唱一首歌,名字叫《鞋匠舞》,唱的就是鞋匠做鞋,想听吗?”

  “听到歌曲里唱的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期间老师可以多次清唱,让幼儿记住歌词。教师总结:“听到了绕绕线、拉拉拉、钉钉钉、缝一缝、牢又牢、多又好。”

  2  根据歌词分句教给幼儿动作。

  (1)“谁来做绕线的动作?”

  教师出示一段线,让幼儿尝试绕线,教师再徒手做绕线的动作,注意要合拍,要有节奏,要体现美感,带领幼儿边唱边练习几遍。

查看全文

中班韵律活动设计《理发师》(精选14篇)

中班韵律活动设计《理发师》 篇1

  设计意图

  五月份,我园结合母亲节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与父母共同欣赏音乐时,心理处于安宁、愉快、积极和健康的状态,在这种最轻松、自然的情景中欣赏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效果非常好。因此,我在中班设计了《理发师》这个韵律活动,利用《动物狂欢节》中一段欢快、热情的乐曲,让幼儿和父母跟随音乐模仿理发师的动作,肢体动作与快速流畅的音乐相协调,让幼儿的身心感到既快乐又轻松。孩子跟随音乐做动作会有一些手忙脚乱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韵律活动《理发师》的基本动作,体验与父母一起律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不同的速度、音高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父母结伴做律动练习。

  3.要求幼儿准确、合拍地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动物狂欢节》组曲,影片片段。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安定幼儿情绪。

  (2)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卓别林先生的影片片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去过理发店理过发吧,也都见过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和服务的。今天,老师为大家邀请来了一位非常有趣的理发师,看看他是怎么为顾客理发的。”

  播放卓别林表演的理发师片段,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欣赏音乐,注意片中人物的动作变化。

  2.基本部分

  (1)导入主题,教师随音乐表演理发师。

  教师:“大家刚才欣赏了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老师会邀请你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玩《理发师》的游戏,先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老师的表演,看看老师是怎样随音乐表演的。”

查看全文

中班韵律活动《蚂蚁搬豆》(精选17篇)

中班韵律活动《蚂蚁搬豆》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随乐曲学做蚂蚁走路、打招呼等动作。

  2.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力量大这一道理。

  3.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和与同伴交流,享受表演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蚂蚁胸饰,记号笔,音乐《蚂蚁搬豆》(原曲为《不倒翁诙谐曲》)。

  2.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的特征和生活习惯有初步的了解。

  3.环境空间: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或马蹄形。

  活动过程

  1.出示“神笔”,师画小蚂蚁,引出主题。

  (1)师:瞧,今天老师又带来了神笔。看,这次它能变出什么小动物?(师当场画小蚂蚁。)

  师:我们和小蚂蚁打个招呼吧!(拍手欢迎,嗨,你好。)

  (2)借助提问与表述,巩固幼儿对小蚂蚁特征的认识

  师:小朋友喜欢小蚂蚁吗?那谁来说说小蚂蚁长得什么样?幼儿表述后师简要总结。(六条腿、一对触角,头,身体,尾部。)

  师:小蚂蚁长得那么可爱,怪不得小朋友都喜欢。现在,我们也把自己变成小蚂蚁吧(提示幼儿戴上头饰)。

  2.创设情境,感受乐曲,自主表演

  (1)创编、表演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可爱的小蚂蚁,老师就来做你们的蚂蚁妈妈吧。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小狗家去搬豆豆去。呀,我们小蚂蚁是怎么走路的?

  集体练习蚂蚁走路动作(跑跳步)(走走走走走走)。

  师:哟,这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红蚂蚁吗?孩子们,打个招呼吧!怎么打呢?

  (个别演示,后优化组合: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

  继续向前走,看见小花,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