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植物学阅读题答案(通用2篇)
父亲的植物学阅读题答案 篇1
记得善待包括植物在内的每一条生命。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父亲的植物学》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父亲的植物学》阅读原文:
①父亲是位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摸透了植物的秉性。
②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我经常软硬兼施,将他老人家接到城里小住。每每住了两天,他就神不守舍。我知道,他是惦记他的庄稼。有一次,我执意挽留他多待几天,我说:“现在是农闲,你急着回家千啥?”他的回答叫我哭笑不得。他说:“眼下正值水稻灌浆,我得盯紧点儿,看看它们是不是有谁偷奸耍滑。”老小老小,父亲年纪大了,是不是返老还童?父亲却严肃地说:“就像小飞(我的儿子)他们上自习课,老师为什么还得坐堂?老师要是不照面,他们不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吗?你别看水稻,没有成熟之前,也是孩子呢,哪有孩子不活蹦乱跳,像大人一样自觉遵守纪律的?它们若是打盹偷懒,结的穗不打秤,准得减产。”他老人家似是而非的触类穿通,让我瞠目结舌。
③我是农校毕业,父亲这套耸人听闻的植物学,我领教过不是一回。有一次,父亲身体有恙,我顺道回家看他,他已初愈。说好了下午就得返程,其实是想和父母多聊几句。父亲却依然吃了饭扛着锹下地。母亲嗔怨道:“看你急不可耐的样子,你不能等他们动身再下地吗?父亲说:“我已经几天没下地了,正闹稻瘟,虽然打了药,也不知道好了没有?”母亲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父亲指了指我,低声说:“得了病的人,亲人看望,心里不是舒服许多?患了病的庄稼和生了病的人一样,脾气都大。”在父亲眼里,庄稼不是作物,而是人-具备了人的喜怒哀乐。因此,有活没活,他都要去看他的庄稼,和作物套近乎。一天不下地,心里就不踏实。他的逻辑令人匪夷所思地里的庄稼就像演员没有观众捧场它们会演得投入吗没事,在田埂上转悠,哪怕是深情地看上它们几眼,它们也会受到鼓舞,投桃报李。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通用2篇)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篇1
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预设:
一、茎的结构
1、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图片),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卷须)
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幻灯)
放大镜观察,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
用针扎一下,感受一下:
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茎的结构
㈠树皮
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
②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筛管,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㈡形成层
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小麦等一些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㈢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属于输导组织;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㈣髓
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2、实验与读图观察:你能从植物的年轮中知道些什么?
植 物 荷 尔 蒙(精选2篇)
植 物 荷 尔 蒙 篇1
品名
成份分析
产品说明
GA3
Gibberelline 98% ,俗称激勃林、激勃素,勃激素。在公元1925年由日本人在稻的马鹿苗病毒中发现,到1935年才成功分离出结晶化之纯物质。GA3可增加芹菜高增产25-30%,及打破种子提早收获。GA3对促进果树、莲雾、梨子、葡萄等之果实肥大,亦有显著之植物生长调节剂。
(1)增加花穗(果梗)之伸长。
(2)果实增大作用。
(3)打破种子休眠,提早收获。
(4)增加花芽分化。
(5)增加蔬菜产量20-25% 。
GA4+7
NAA
6-BA
Benzylamino purine 98%简称B.A.或Benzyladenine 。1913年,Haberlandt于植物韧皮部之渗出物中发现。后经进一步之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器官之形成Cytokinins(细胞分裂素)与Auxin( 生长素)间的含量有关,比值高时可促进芽之形成 ,反之则促进根之形成。
(1)促进雌花形成。
(2)增加着果。
IBA
Indole-butyric acid 98%简称I.B.A.或开根素,是目前被认为最实用之生根促进剂。
促进根的快速生长,增加插穗和插木的生根率及移植的成活率。
IAA
Kinetin
S-NAA
Naphethalene acet acid sodium 98%
1880年,Parwi在金丝雀谷草的芽鞘中,首先发现Auxin(生长素)的存在,1926年Went在燕麦芽鞘里成功的将此物质分离出来,Auxin之生理作用有细胞伸长、开花作用、果实发育、叶的脱落等。
(1)催花。
(2)促进着果,果实肥大。
(3)促进雌花形成。
245- TP
4- CPA
西红柿生长素 (P-Chlorophenoxyactic acid)西红柿生长素可使西红柿果实增大,提高着果率,使产量增加,并可改善品质。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反思(精选3篇)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反思 篇1
教学说明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这部分的教学,按照课本是从细胞水平到器官水平的顺序,但学生通常了解较多的是器官,比如,苹果、红萝卜、马铃薯和花生分别是果实、根、茎和种子,学生都知道这些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入手唤起学习的兴趣,归纳出植物的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有机物,通过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是有机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有机物,归纳出细胞组成成分主要是有机物。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到细胞水平,最后推断出有机物的作用之一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部分是重点和难点。三个演示实验可以让部分学生准备,种子选用绿豆较易萌发,如果都采用种子,学生可能会认为只有种子萌发才有能量的变化,所以,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需要氧的两个演示实验选用新鲜豆苗。
演示种子萌发过程有热量散发的实验后,教师明确地提出问题:甲瓶温度为什么会上升?(答:热量),热量来自哪里?(答:热量来自萌发的种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避免部分学生仅仅看到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上升就直接得出结论说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忽略了推理,归纳的过程。
在让学生演示新鲜豆苗在呼吸过程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示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得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特性。演示实验的装置可以改成用两个同等大小的黑色塑料袋,分别放进等量的新鲜豆苗和煮熟的豆苗,扎紧袋口,插上吸管,实验时,将吸管放入澄清石灰水里,挤压塑料袋,这样操作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实际,效果明显。学生在观察现象时同时思考问题:哪一支试管的石灰水变混浊?(答:新鲜豆苗一袋),二氧化碳来自哪里?(答:新鲜豆苗),从而推导出二氧化碳来自植物的有机物,得出有机物彻底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
2、4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精选2篇)
2、4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篇1
第四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与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都要通过茎来运输。因而继根和叶之后,安排有关茎的知识是很自然的。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演示实验不多,要尽量创造机会设计实验,并结合模型、挂图讲解,使知识由抽象变具体。
2.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了解导管和筛管的作用。
㈡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茎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及导管和筛管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模型和挂图、单子叶植物茎的挂图、筛管和导管挂图、树枝上的节瘤挂图、一新鲜植物枝条、烧杯、红墨水、放大镜或投影仪、玉米茎和樟树茎各一段。
四、教学过程
㈠新课引入
植物叶制造的有机物,根吸收的无机盐和水要送到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器官,靠什么呢?靠茎。植物的茎不仅连接了根、叶、花、果实等器官,又能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最好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图,用箭头表示物质流动方向,加深学生的印象。
2、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精选2篇)
2、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 篇1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
第一节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教材分析
植物的营养离不开根吸收来的水分。本节教材先由实验引入,提出植物生活需要水,吸收水分的器官是根,具体吸水区域是根尖的根毛区。再用实验引出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从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介绍了植物吸水的知识。接着又介绍了吸收来的大部分水的去向(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最后理论联系实际,简单介绍合理灌溉的重要性。
本节的重要知识都是由实验引出的,所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效果的显著性是讲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前提。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可与实验6结合起来授课,分2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植物要从外界吸水;根尖的结构(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第二课时内容为:细胞吸水和外界浓度大小的关系(学生实验为主);蒸腾作用;合理灌溉。
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仪器,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
㈡技能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巩固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讲解,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