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教案

时间:2025-04-05

《植物》教案(精选12篇)

《植物》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二、环境创设。

  1、利用季节的特征,将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种田野里的东西装饰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幼儿似乎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从而感受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植物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萌发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在教室内悬挂幼儿自己制作的树,将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3、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幼儿每天去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4、布置一个"植物的问题"角落,把幼儿发现的植物问题在墙壁上展示出来,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讨论;

  三、活动过程。

  课程一:我的植物朋友。

  (一)目标。

  1、喜欢和老师、小伙伴一起参观、发现幼儿园的各种植物。

  2、尝试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看到的植物。

  (二)准备。

  一些花草树木的图片。

  (三)过程。

  1、和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的小花园,并布置一项任务:要求每一位幼儿找一棵树做你的好朋友。

查看全文

《植物》教案(通用13篇)

《植物》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能单手持物向前跑。

  2、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绳子的叶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示范。

  1、出示系有绳子的树叶,念完“小小树叶,和我比比,一二三四,谁拿第一”后,教师牵着叶片在场地上跑动。

  2、教师再次演示,请幼儿观察教师跑动时叶片飘起来的样子。

  二、尝试活动。

  1、请幼儿尝试:谁能让叶片飘起来追你?

  2、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自己的叶片飘不起来。

  3、针对个别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索怎样才能让叶片飘的高,提醒他们不要踩住叶子。

  4、请几名幼儿探索成功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看。

  三、集体活动。

  1、幼儿齐念儿歌,念到“谁拿第一”时往前跑。

  2、提醒幼儿游戏时勿碰撞他人。

  学习活动:青青的小草

  1、知道小草的颜色、质地、气息等特征。

  2、加深幼儿对草的感情,培养幼儿爱护草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学习观察的技能。

  学习过程:

  1、感觉草地。

  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踩踩、跳跳、说说有什么感觉?(注意丰富幼儿词汇,帮助幼儿恰当地表达,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我感到草地是毛茸茸的,草地很柔软,像地毯一样。)

  2、认识草地。

  鼓励幼儿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导他们从草的颜色、气味、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小草叶子比较容易受伤,小朋友要注意保护它。)

  人们为什么要种草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说说小草的用途――在草地上玩感觉很舒服,草地可以美化环境,草可以释放氧气供人和动物呼吸,有的草是动物的食物,草可以挡风沙,防止水冲毁河岸。)

查看全文

《植物》教案(精选11篇)

《植物》教案 篇1

  植物

  教学内容:两篇主体课文《老树的故事》和《一粒种子》,一篇自读课文及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1。识字30个,写字13个。

  2.熟练的用学过的认字法认字,检查和交流偏旁表。

  3.练习用词造句,练习问答句,注意问号和句号。

  4.能背诵《老树的故事》,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续编老树的故事。

  教学难点:续编老树的故事。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  老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识字15个,理解课文的内容,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那些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树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1)你怎么知道这是一课老树?

  (2)老树为什么笑?

  (3)什么样的小鸟在老树上安家?

  3. 学生自读课文。

  4.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准。

  5. 推荐读的最好得到前面读。

  6. 齐读课文。

  三. 认识生字。

  1. 请几位同学读生字。

  2. 找出生字的“邻居”,他们还能与谁交朋友?

  3. 出示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4. 讨论交流,说说自己记生字的好方法。

查看全文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通用2篇)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篇1

  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预设:

  一、茎的结构

  1、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图片),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卷须)

  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幻灯)

  放大镜观察,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

  用针扎一下,感受一下:

  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茎的结构

  ㈠树皮

  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

  ②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筛管,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㈡形成层

  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小麦等一些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㈢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属于输导组织;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㈣髓

  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2、实验与读图观察:你能从植物的年轮中知道些什么?

查看全文

植 物 荷 尔 蒙(精选2篇)

植 物 荷 尔 蒙 篇1

  品名

  成份分析

  产品说明

  GA3

  Gibberelline 98% ,俗称激勃林、激勃素,勃激素。在公元1925年由日本人在稻的马鹿苗病毒中发现,到1935年才成功分离出结晶化之纯物质。GA3可增加芹菜高增产25-30%,及打破种子提早收获。GA3对促进果树、莲雾、梨子、葡萄等之果实肥大,亦有显著之植物生长调节剂。

  (1)增加花穗(果梗)之伸长。

  (2)果实增大作用。

  (3)打破种子休眠,提早收获。

  (4)增加花芽分化。

  (5)增加蔬菜产量20-25% 。

  GA4+7

  NAA

  6-BA

  Benzylamino purine 98%简称B.A.或Benzyladenine 。1913年,Haberlandt于植物韧皮部之渗出物中发现。后经进一步之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器官之形成Cytokinins(细胞分裂素)与Auxin( 生长素)间的含量有关,比值高时可促进芽之形成 ,反之则促进根之形成。

  (1)促进雌花形成。

  (2)增加着果。

  IBA

  Indole-butyric acid 98%简称I.B.A.或开根素,是目前被认为最实用之生根促进剂。

  促进根的快速生长,增加插穗和插木的生根率及移植的成活率。

  IAA

  Kinetin

  S-NAA

  Naphethalene acet acid sodium 98%

  1880年,Parwi在金丝雀谷草的芽鞘中,首先发现Auxin(生长素)的存在,1926年Went在燕麦芽鞘里成功的将此物质分离出来,Auxin之生理作用有细胞伸长、开花作用、果实发育、叶的脱落等。

  (1)催花。

  (2)促进着果,果实肥大。

  (3)促进雌花形成。

  245- TP

  4- CPA

  西红柿生长素 (P-Chlorophenoxyactic acid)西红柿生长素可使西红柿果实增大,提高着果率,使产量增加,并可改善品质。

查看全文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反思(精选3篇)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反思 篇1

  教学说明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这部分的教学,按照课本是从细胞水平到器官水平的顺序,但学生通常了解较多的是器官,比如,苹果、红萝卜、马铃薯和花生分别是果实、根、茎和种子,学生都知道这些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入手唤起学习的兴趣,归纳出植物的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有机物,通过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是有机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有机物,归纳出细胞组成成分主要是有机物。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到细胞水平,最后推断出有机物的作用之一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部分是重点和难点。三个演示实验可以让部分学生准备,种子选用绿豆较易萌发,如果都采用种子,学生可能会认为只有种子萌发才有能量的变化,所以,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需要氧的两个演示实验选用新鲜豆苗。

  演示种子萌发过程有热量散发的实验后,教师明确地提出问题:甲瓶温度为什么会上升?(答:热量),热量来自哪里?(答:热量来自萌发的种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避免部分学生仅仅看到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上升就直接得出结论说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忽略了推理,归纳的过程。

  在让学生演示新鲜豆苗在呼吸过程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示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得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特性。演示实验的装置可以改成用两个同等大小的黑色塑料袋,分别放进等量的新鲜豆苗和煮熟的豆苗,扎紧袋口,插上吸管,实验时,将吸管放入澄清石灰水里,挤压塑料袋,这样操作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实际,效果明显。学生在观察现象时同时思考问题:哪一支试管的石灰水变混浊?(答:新鲜豆苗一袋),二氧化碳来自哪里?(答:新鲜豆苗),从而推导出二氧化碳来自植物的有机物,得出有机物彻底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