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言(通用21篇)
支教感言 篇1
20xx年1月16日,早上七点我们披着晨曦准时启程,一路上走走停停,窗外不时闪过起伏的山峦和蜿蜒的河流,还有零星散落的村庄和满目疮痍的树枝,车内静寂无声,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所有临行前的筹措满志和豪言壮语此时都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后化作了错综复杂的心境:失落、庆幸、向往……,到了广元,天空飘起了大雪,雪花轻轻的撒在车窗上,顷刻间支离破碎,水珠在玻璃窗上弥漫开来,或许是因为兴奋,车厢里沸腾起来,大家都由沉默变得激动,开始玩起了杀人游戏。几番轮流拼杀之后大家熟悉了一些,距离慢慢拉近,有了象征性的问候和鼓励,但更多的是沉默,是思考,是酝酿,是憧憬!未来的15天支教生涯将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情壮志中度过,晚上九点半,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九顶小学。
20xx年1月18日至21日,我们都忙着招生, 16个人分成几个小组,一部分留在学校做宣传,一部分去街上招生,一部分布置打扫寝室,还有一部分负责后勤:就是砌灶,洗锅,刷盆之类的活,毕竟未来的半月时间这些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须物品。我和小毛哥分到去街上招生,泥泞的小路,凛冽的寒风,缤纷的小雪,忙碌的人群,所有的一切都在凄风冷雨中变得飘渺不定,被大雪覆盖的九顶看上去是那么漂亮,那么凄美,那么壮观!只是站在雪中欣赏雪景真的很冷,我们肩负着招生的艰巨任务,无暇风花雪月,留恋往返。我和同学们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看准对象,及时下手,游说劝导,招生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没有遇到大的困难,总的来说是小有成就。
2024支教感言(精选21篇)
2024支教感言 篇1
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私人定制”活动选举中,我很荣幸成为一名志愿者在20xx年4月24日下午去铜梁县南城小学市民学校支教,非常感谢“私人订制”活动给了我这次支教的机会,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感受颇多,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责任与义务。明白做一件事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如何去做。
每一代的青少年都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所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与社会中每个人都应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以及这个社会本身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不仅是在履行志愿者义务,实现自我价值,更是作为一名青少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秉着这样的一颗心我来到铜梁县南城小学市民学校支教。
初到小学,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对于初次见面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很开心,我辅导的是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孩子们的欢迎方式很特别,用专属于他们说话的眼神与语气叫我们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下我们的名字,说希望能留下纪念的东西,真的很感动。到这样的环境也会让自己置身回忆之中,仿佛自己在小学只是在昨天,我们永远无法改变时间,时间也永远不等人。现在的我已是十九岁的大姑娘了,也学会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也承担着社会的一份责任,对社会做贡献,孝敬父母,过自己喜爱的生活。在支教的的最后二十分钟叫孩子们写了给未来的自己的一封信,第一是自己目前的愿望、第二是希望自己未来是什么样的人、第三是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话。看着小纸条上孩子们的各种愿望和想对未来的自己想说的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虽说有些矫情了,真的感叹时间,也感谢时间,让我明白如此多的道理,也看到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在人生的路上不管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只要我们活着这些都是一种享受。希望这些孩子们快乐的长大,同时为我们祖国更好的明天做贡献,实现自我梦想的同时,实现国家的梦想。
支教感言(通用26篇)
支教感言 篇1
时光飞逝,当我怀着憧憬、一份期待来的美丽的XX小学支教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一年将要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工作、收获、付出、感动着,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不平凡的一页,更给我人生留下不一样的风采,洒下的汗水,让我迎来了幸福的收获。
做为支教老师,为了教书育人的梦想,我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耕耘着、服务着,兢兢业业地立足本职岗位,搞好教学工作。今天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注、照顾及呵护,尤其是蒲州中心校及西厢小学的领导对我们非常重视,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关心及无微不至的照顾。工作上、生活中,他们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方便,使我们倍感温暖,从来到西厢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一直被这样的关怀围绕着、感动着。其次,学校孩子们的敬重和爱戴,也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感动和鼓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在支教的第一天起,我们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精心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任劳任怨,我担任的是5年级的.数学及科学教学工作,课堂上,我用爱心去感染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快乐、轻松地学习。
在同事上,我们平时主动与有经验的教师沟通交流,相互了解,互相帮助,在他们身上汲取更多的优秀品质。教研课上,我们相互传经送宝。办公室里,我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支教的日子,孩子们硕果累累,我们也桃李芬芳。
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生活让我有了这种经历。
2024支教感言(精选27篇)
2024支教感言 篇1
把改变和成长带给别人也给予自己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是志愿路的初心,也是这条路上收获的一路感动和期待的经历。——题记
时光如梭,再次路过校园里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海报时,才发觉从我支教的结束至今,也有近两年了。曾经的记忆翻涌而出,仿佛让我又回到了那年......
同样的世界,不同的人生。当我们站在路口做出选择的时候,之后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参加研究生支教团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人生还会有这样的旅程,也正是这次人生的奇幻旅程,我体验了自己不曾体验的生活,思考了一些自己不曾真正思考的问题,感悟了一些自己不曾感悟的道理,也见到了自己没有见到的世界。
在这里,我不想去谈那个地方的生存环境较我们这儿而言有多么的艰辛,于我而言,艰难的生存环境能够磨砺我的心智,培养我无所畏惧的勇气,更何况这里的客观条件是不会随着我主观的意志而改变。
在这里,我也不想去谈那个地方拥有“资源禀赋”的优势,有着原生态的美妙的自然景色,于我而言,这样的生态环境可以增加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更何况这样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成当地经济优势。
在这里,我更不想去谈西部大开发政策给那里带去了什么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问题,于我而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何况有些东西是我现在的思维和能力所不能驾驭的。
在这里我只想谈谈自己一些很纯粹的想法,纯粹的近乎质朴、近乎简单,与政治、经济等无关,只是与生活、琐事有关。
支教感言十篇
支教感言 篇1
很多人都会问我,你这次去支教,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刚听到的时候,我会楞一下,因为在之前我很少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很早就明白,付出与收获之间是不对等的,就像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样,不可能你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但能够肯定的是没有付出,收获肯定是没有的,但收获与付出也不会是一个正比例函数。但人总是奇怪的,有了付出后,总会去想我的收获是什么,于是被问多了以后,我也把自我的收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它既是我这次支教的收获,也能够说是我对于这次支教的感想!
学生的提高应当是我最大的收获吧。虽然这种提高还很不明显,也没有办法用考试的方式来测量,毕竟我们呆的时间太短了。但我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在之后的课上,就比在之前的课上更活跃,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学会用自我的思路来思考如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了,并且有几个同学也喜欢去钻研数学问题了,即使他们解题的本事还不是很强,证明题的整体思路也还不是很清晰。但要明白他们的基础是薄弱的,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些还只是技巧上的.提高,关键的是我还看到了很多同学思想上的提高。从他们的作文中,从他们在我们临走时写给我的小纸条中,我看到了很多同学都有了不畏艰辛继续求学的愿望,有了走出山区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平时在上课时给他们灌输的很多大道理,他们很多人都能努力的记住了,并不时的在他们的作文中反应了出来,也有的同学因为我的讲课而喜欢上了数学,有的同学开始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开始对那些奇怪的定理和很难的证明有了些学习的信心。有了这些,我认为就是对我们在那里付出的最大回报。
支教感言(精选6篇)
支教感言 篇1
支教让我遇见了另一个人生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而当我从北京交通大学走到陕西丹凤遇见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我想说:“你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虽然时间只有一年,但是我们的遇见,是一辈子”。
时光匆匆,刚踏上这片土地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微微的夏风吹走了一路火车的疲惫,淡蓝的天空、寂静的火车站台让人不忍心用声音说出到达服务地的激动心情,只能闭眼用心感受。那是激动的、期待的、兴奋的、更重要的是一种回归平淡的安静。
这一年我的教学工作是丹凤县龙驹中学初一年级11班及12班数学任课老师,站上讲台、批改作业试卷、备课授课等一切与教师课堂有关的,都是第一次,在支教日记中,我表达过对此的恐慌、紧张、激动,更是在第一堂课听到学生一齐喊“老师好”的一瞬间感受到了自己肩上重重的责任。所以在开学第一个月,去有经验教师课堂听课、与老师们交流上课方法、提前学习课堂重点难点知识、学习课堂时间分配、总结引入讲授新知识的方式、仔细批改每一道练习题等成了重点工作内容,
初一数学我们现在觉得很简单,无非是正负数、绝对值、一元一次方程这些内容,可当我满怀着那份莫名的自信走上讲台时,第一节正负数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怎么也没想到学生就是理解不了负数的含义,看着学生那种无辜的眼神问我:老师,到底为什么要有负数呢?我才意识到: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用讲的东西,在他们面前却是一个完全陌生新鲜的事物,他们的理解深度和我想象的还有很大差距,于是我想尽各种办法,用自己在哈尔滨、北京、贵州等地的亲身体验,去引导学生从气温到数学的思维转化,慢慢的看着他们听懂了的笑容,我也长长的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