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时间:2025-04-05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选15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诗句,引出主线。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说起这个课题,我们得先来看看古人的这句诗句,出示:儿童不知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一起来读一读。意思是说——学生回答。

  3、但我们伟大的文学家冰心奶奶却将这句诗句作了改动,变成了——齐读: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意思是——

  二、理清文章线索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冰心奶奶跟随着儿童去了哪些地方找春天呢?

  2、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三、走进春光,感受春天的生机。

  1、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冰心奶奶的足迹,一起走进这五彩斑斓的春天吧!请快速阅读课文,把文中描写春天景象的小节找出来。(板书:春光)

  2、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读书要细细读细细品,请自己读,读出你的感觉来。          4、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如果回答到:眼前一亮)就请你来读,读出眼前一亮的感觉。大家注意他的眼神。再重来一次。

  ( 看到了吗?他的眼睛猛然一睁,瞬间来了神光。到底是什么一下子让你的眼睛闪亮?请往下读,看你能不能读得使老师和同学都心头一震,眼睛一亮。)

查看全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选17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1

  一、导入

  1、前天,x老师给大家上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冰心,走进冰心的精神世界,跟随冰心奶奶的脚步“只拣儿童多处行”,去探寻颐和园的明媚春光。

  还记得课题是从哪儿来的吗?

  回忆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出示②)

  “游人不解春何处,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答,说说含义。

  2、好,再读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些词语,(生看)会读的请举手,不会读的请再看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现在都会读了?好,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

  复习生字词。(出示③)

  3、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冰心奶奶到颐和园的旅行线路,谁来说说?作者行踪(出示④)

  4、现在再请你读读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出示课题图⑤)

  生自由说,教师引导、梳理。

  你会问,问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 你会思考,这个问题有价值。 你真爱动脑筋。

  怎样“只拣儿童多处行”?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学贵有疑。”我们阅读要学会思考,思考的问题越有价值,就越容易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就越能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下面我们一起读课文,请大家默默的读,思考第一个问题:

  二、精读感悟。

  (一)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只拣儿童多处行”?(出示 ⑥提醒学生扣住‘拣’字)

  1、自读思考,并说明理由。

  友情提示:自学方法

  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同学找了一处,有同学找了两处,有同学找了三处,要找到恰当的'句子,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也就是书要读得仔细,而且要开动脑筋想。现在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找到同一处,说明你们英雄所见略同,找的不同要互相请教,是找错了,还是找漏了。

查看全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通用15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点:

  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查看全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案(精选12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案 篇1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上面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一段一样,也是有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查看全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

  2、诗人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板书课题)

  4、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评析:播放音乐能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背诵有关春的诗歌既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又引入到要学习的课文情境上。课题是文眼,由课题入手质疑直奔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初读感悟、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本课要注意的字词。相机指导“解”的读音;“盈”的书写以及“成千盈百”“解数”的意思。

  3、分段朗读。按照“我们”的游览路线梳理文章脉络及大体意思。

  【评析: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字词教学以检查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的能力,先让他们交流本课的重点词语,老师有针对性的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指导,相得益彰。】

  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

  (一)学习1——4自然段,体会“多处行”。

  1、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查看全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选17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1

  一、 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 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 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