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纸船》优秀教案(通用13篇)

《纸船》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四、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查看全文

《纸船》教案(通用14篇)

《纸船》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会写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熊友谊。

  ★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感受人物喜怒乐情感变化,使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内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质疑)

  1、识字写字。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拼音读准字音。

  3、利用图画辅助识字:观察一、二幅图,体会“乐坏了”“扎风筝”“抓住”“幸福”的意思,并认读其中的生字。

  4、利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抓、莓、吵”三个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5、重点分析“坏、扎、抓、幸、福”。

  6、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幸、抓、祝、福”。

  幸:上下结构,右边是“土”不是“士”

  祝福:两个字的左边都是“示补旁”。不是“衣补旁”。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自由读课文:

  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四、教师范读课文:

  听后说说你有什么一步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坏扎抓莓幸福吵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内心喜哀乐的情感变化。

查看全文

《纸船》教案(通用13篇)

《纸船》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弊髡呱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贝视锝馐停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毖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

查看全文

《纸船》教案(精选12篇)

《纸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欲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师:小朋友,老师这有一个很好听很好听的故事,你可得竖起小耳朵听好哦!

  师讲故事。

  2、师: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什么。(能说说你听了故事后的感受吗?老师刚才看到你笑得很灿烂,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刚才老师看到你满脸的不高兴,说说为什么而难过?)

  指名回答。

  (你听得很认真。/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善良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情感丰富的孩子。)

  (二)、初读认识字词

  1、师:孩子们,纸船和风筝一次又一次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这是一个多么美丽又感人的故事呀!一起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再读一遍。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读读这个故事吧。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书上的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拿起笔做做记号。

  2、学生初读课文

  3、师:读完课文了你觉得哪句话难读?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是哪一句?

  老师也觉得这几句话难读,谁能帮助他?会读了吗?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查看全文

《纸船》教案(精选15篇)

《纸船》教案 篇1

  课题:《小纸船的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十二册补充教材)

  课时:第二课时(共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竖笛吹奏学习了旋律,第二课时学习歌词,

  分析理解歌曲,第三课时进一步唱好歌曲并进行歌词创作)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的歌词,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这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

  教学目的:1.将竖笛等乐器引进课堂,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小纸船的梦》这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通过学科间渗透,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二声部音准及节奏的学习、强调,初步达到声部的和谐,音色的统一,音量的均衡,让学生感受和声的美,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自主的学好歌曲的合唱部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教具:彩色纸、彩色画笔、彩色粉笔大歌片、以竖笛和键盘为主的乐器,多媒体课件等等

  教学过程:

  —、学科整合激趣导入:

  1.孩子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2.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生欣赏)师:水能用简洁美丽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出示课件、师画外音):小女孩放走了她的小纸船,(师板书:简笔画),同时也放飞了她的理想,(师板书:理想)放飞她的希望,(师板书:希望)

  3.师:孩子们,请你选桌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纸,咱们也来折一只满载理想的小纸船,用心把你们的理想装进去,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折好了吗?

查看全文

《纸船》教案(精选21篇)

《纸船》教案 篇1

  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一位女学生曾叠过一只纸船,不知她要抒发什么感情?不知她赋予了纸船什么意思?好,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现代杰出的女诗人——冰心的诗作《纸船》。(板书课题)

  1.先自由地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2.配合“课件一”(纸船的创作背景)。交流读后感,之后,分析并板书诗人的感情:思念母爱,孤独忧伤。(解决一两句难句)

  3.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演示“课件二”(诗歌的朗读技巧)。以诗的第一节为例,强调要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读得尽量深情、低沉。教师范读第一节后,学生读第二、三节。

  4.迁移:今天在海外求学的莘莘学子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盼望着早日学成回到可爱的祖国,与慈祥的母亲早日团聚。今年父母过生日时,同学们不妨亲手折一只纸船,写句祝福的话送给他们。

  二、主动探究《我是一条小河》  

  过渡:下面,让我们乘着载满深情的纸船,驶入诗人冯至的小河,找一找小河里又有些什么珍宝?(板书小河简笔画)

  1.先由男生领读到第三节,女生接读后两节。

  2;演示“课件三”,给出小河画面。学生讨论诗中抒情的“我”、“你”、“我”与“你”的关系、“大海”各象征什么?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发散思维:诗中主人公仅仅是在追求爱情吗?演示“课件四”(诗人生活的时代特点)。学生参考课件进行讨论,引导归纳。

《纸船》教案 篇2

  一、课文悟读 

  既有“文心”(刘勰《文心雕龙》),也该有诗心,而且诗心更为玲珑剔透,更为纯洁无暇。读罢“诗三首”(冰心《纸船》、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闻一多《色彩》),似在余韵缭绕中见得诗人赤心的跳动。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