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船教案

时间:2025-04-05

《学折纸》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学折纸》教学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折纸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折小猫的基本步骤。

  2、能够完整的折出小狗头,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猫添画。

  3、对折纸活动感兴趣,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折纸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折小猫的基本步骤。

  活动难点:对折纸活动感兴趣,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的纸若干、贴有折叠狗头组合成的范例、油画棒,白纸、老师范例小猫一只浆糊若干。

  2、经验准备:对小猫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师:(出示范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小朋友看它是谁呀?(小猫)小猫怎么叫呢?我们来学学小猫叫。小猫说它很喜欢大家,想跟每一位小朋友做朋友。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来学学制作一个小猫当朋友怎么样?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边提问边讲解折纸的基本要求和小猫的制作方法,并进行演示。也可以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小猫的形状特点,让幼儿思考接下来的折纸步骤。

  2、分步讲解:

  ①将正方形折纸沿着虚线和箭头折成三角形

  ②将大三角形按照中心线折成小三角形并展开

  ③按照图示沿着虚线以此进行翻折,完成作品。

  3、添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儿歌《小花猫》让幼儿对小猫有一个外形的基本认知,然后进行提问,小猫上还缺少什么部位?引导和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画笔对折纸进行添画。

查看全文

《折纸》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折纸》说课稿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美术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森林和宽阔的草原,去看看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发现的动物种类最多。(录像)

  它们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刚才发现了哪些动物?

  小结:大自然真是伟大,创造出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欣赏一下吧。

  二、展开

  1、 欣赏图片:有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能对它做个简单的介绍吗?学生说动物身体造型特点和身上的图案花纹(板画)

  2、 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立体的能够站立)

  4、 我们今天也要来制作一只立体的能站立的动物。但用的材料却是一张纸,一张纸怎么能站得住呢?请小朋友帮章老师想个办法,怎样让一张纸很快的站起来呢?(请学生上来)

查看全文

折纸:会变的风琴(精选2篇)

折纸:会变的风琴 篇1

  教学目的: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教学准备: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教学过程: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架风琴,它和我们教室的琴可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入活动)2.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观察。3.小朋友想不想折一个风琴啊?(幼儿:想)在折风琴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种折纸符号。(出示黑板画,知道:-----表示要折的线,-----(虚线)表示中心线,→表示要折的方向)4.观察一下黑板上老师画的折叠步骤,风琴怎么叠?(按折纸符号幼儿自己理解)5.看老师做一次,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6.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用正方形纸按照折纸步骤,认清折纸符号,自己试一试。(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7.小朋友真聪明,拿好自己的风琴,看一下折出来的风琴还会变成什么?(拉开风琴变成簸箕)8.让我们弹着自己做成的风琴,唱一首好听的歌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弹折成的风琴唱歌,结束活动)

折纸:会变的风琴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

  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

  教学准备:

  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架风琴,它和我们教室的琴可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入活动)

查看全文

《折纸》教案(精选15篇)

《折纸》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小红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小明用它的1/4来折小鸟。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相互提问并列出算式。

  如: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2+1/4

  小红比小明多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2–1/4

  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1/2+1/4)或1–1/2–1/4

  师: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

  请大家以1/2+1/4这个加法算式为例进行研究。

  师:谁能估算等于多少?实际上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先想想、算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操作要求:

  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这两个分数折出来并涂上颜色。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尝试解决。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查看全文

折纸教案(精选15篇)

折纸教案 篇1

  课题:折纸

  教学目的:1、在操作中,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渗透转化的思想,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与表达,感受数学真切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难点:为什么先通分

  关键:实际操作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观察发现

  现在小朋友手中有几张正方形的纸,请同学们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说明涂颜色部分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2、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折纸和涂颜色的情况。(学生汇报)

  3、师:如果要计算两张纸涂颜色部分合起来,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的特点可以分几类?

  5、师:今天来学习分母不同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试题试一试如何计算?(学生试做)

  2、师:谁能汇报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生答师板书)

  3、刚才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计算过程,但是谁对谁错呢? 为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纸,来判断一下。师演示大屏幕。

  4、运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

  5、通过刚才的计算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呢?

  (学生交流汇报)

查看全文

《折纸》教案(精选17篇)

《折纸》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小红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小明用它的1/4来折小鸟。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相互提问并列出算式。

  如: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2+1/4

  小红比小明多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2–1/4

  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1/2+1/4)或1–1/2–1/4

  师: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

  请大家以1/2+1/4这个加法算式为例进行研究。

  师:谁能估算等于多少?实际上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先想想、算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操作要求:

  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这两个分数折出来并涂上颜色。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尝试解决。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