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教案

时间:2025-04-05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14篇)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整式加减运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出示投影1)

  化简下列各式

  (1)

  ;

  (2)

  ;

  (3)

  .

  学生活动:同桌两位同学出一个学生在胶片上化简,另一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把几个学生的演算胶片用投影打出,其他学生一起来给打分.不对的,由学生找出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师提出问题:上述三个数学式子,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呢?(把每个括号看作一个整体)

查看全文

《整式的加减》单元教学反思(通用2篇)

《整式的加减》单元教学反思 篇1

  对于《整式的加减》这一章书,教材的安排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也有欠佳的地方。首先,重点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把它放在全章书的最后来学习,这样会让知识体系与第二章相关内容分开较久,学生容易忘记。其次,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一起讲,易混淆,对理解知识体系并没有帮助。再次,添括号对运算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如果去括号掌握好了,那么添括号可以略讲或不讲。 

  针对以上的看法,我们采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削枝强干,优化结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先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把整式的加减中合并同类项的相关内容作为第一单元,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习,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习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查看全文

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精选2篇)

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篇1

  第9课 3.4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  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3、  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4、  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5、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习:P167  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查看全文

第一册整式的加减(精选2篇)

第一册整式的加减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3、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分析: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7x2+x-1                 (合并同类项)

  例3。(P166例3)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 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查看全文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精选2篇)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篇1

  我说的课题是整式的加减,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来阐述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学生情况分析: (正确说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八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地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查看全文

有关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有关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1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 +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 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 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有关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2

  师:同学们,还记得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吗?

  生:基本能完整地回答出来。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