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教案(通用13篇)
《正方形》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正方形》教案(精选13篇)
《正方形》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很多很多正方形的物体,如正方形的手帕、手工纸、盒子、窗户、桌面等。在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幼儿已经具备认识正方形的认知基础。
课程的综合化是当前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二期课改 ”的基本理念。综合课程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的发展尚未完全分化,软化学科界限,实施综合化、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这次活动是在二期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在生活活动中开展数学活动的一次尝试。
活动目标:
1、在生活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正方形。
2、体验探索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洗手用的毛巾每人一条。
2、正方形饼干若干、圆形饼干若干。
重点与难点:
1、认识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1、生活活动常规介绍:怎样洗手。
2、重点讲述怎样擦手,出示小毛巾。
师语: 用小毛巾擦擦手心、擦擦手背。请小朋友看看毛巾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正方形)对折后是什么形状?
看看两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幼儿观察回答:一样长)
再对折后看看是什么形状?(小的.正方形)
二、操作体验:
1、师语:今天请我们小朋友擦完手后,把小毛巾叠一叠,两次对折后,看看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变成了小的正方形,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
《正方形》教案(精选3篇)
《正方形》教案 篇1
三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课初备
课时
共5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课前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画,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看了这些美丽的画片,你有什么感想?发现了什么? 2、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3、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揭题) 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交流。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5、比较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好朋友,它们之间有干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正方形(通用16篇)
正方形 篇1
课题: §4.6 (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 的定义.
教学难点 : 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双边合作 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画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可视思维过程,从而掌握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的方法.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吗?为什么?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吗?为什么?
(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吗?为什么?
(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对吗?
教学过程 :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要求对折一下,裁出纸片.
问:所得的图形是矩形吗?它与一般的矩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是菱形吗?它与一般的菱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在小学里学习时称它为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由此得出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
(一)新课
由的定义可以得知: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推断出具有哪些性质?
性质1、(1)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的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精选15篇)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通用5篇)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96-9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