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方案(精选30篇)
设计构思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用了滚翻教材中的《前滚翻》和游戏《叫号赛跑》。
三、课的组织、设想
本课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故事情景的教学方法。
进入情景:在课的开始,教师以“小刺猬锻炼”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诱导,通过模仿动物和练习《健身操》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情景展开(1):在滚翻教学中,展开“小刺猬锻炼”故事情景,启发学生创造各种玩法。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进行各种自由滚翻、滚动、跨越障碍等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情景展开(2):教师及时捕捉住能做出“滚翻”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展示,将滚翻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情景展开(3):引导学生学习“前滚翻”。练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通过教师示范、出示挂图,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在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学生基本掌握滚翻的技能后,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打分,发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用的设计方案范例(精选28篇)
实用的设计方案范例 篇1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优势并分类具体归纳其技术、流程,而后从组团、体量、细部三个层级展开介绍数字技术介入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思路,对新技术继承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归纳。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数字技术;方案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翟炳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中心建筑师,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国外学界在其理论基础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已有一定讨论。该领域可被看作是设计方法的另一切入点,对我国目前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针和建筑领域语汇的多样性来说均具有切实意义。
一、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
1.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传统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师无法仅从经验或审美来判断方案的节能与否,因此使用相关软件平台以模拟分析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评测成为了绿色设计的关键之一。[1]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技术路线,往往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如风、光、热、能耗等)的'模拟,并将结果数值量化对比,以此评估方案的生态合理性。然而,有关生态性能的评测一般在整体设计的后期开展,如节能计算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2]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模拟”环节完全沦为方案完成后的评价与检验工序,并未将其有机地纳入设计前期,性能评测工具失去了对建筑方案应有的指导意义,[3]使生态设计效率变得较低。尼尔斯·拉森(NilesLarsson)在GreenbuildingChallenge20xx中提到一种建筑设计同性能评测模拟相结合的工作流程,[4]其中建筑初步设计被描绘成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概念模型的各类能耗模拟及结构、机电工程师的评价意见等形成一系列“反馈信息”来对方案提出修正建议。此过程经多次反复,可被看作是一种“循环设计”,其本质在于强调“数据反馈”的重要性。
实用的设计方案[优](精选31篇)
实用的设计方案[优]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钟表、活动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哆啦A梦小叮当及其伙伴的图片)你知道吗,大雄听说中国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所以特别想来中国游玩。他呀就缠着小叮当带他来中国玩。其实,小叮当也非常想来玩,但他担心大雄那爱惹麻烦、没时间观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聪明的同学们你有没有勇气跟大雄一起来接受小叮当的考验?
生:敢。
2、师:你能根据图片及内容及钟表的信息说出它所代表的时刻吗?
(课件展示图片)
①小学生升国旗(钟表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1:时间是8点;
生2: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生:上午8点,因为如果只说8点的话,不明确,还会让人误解为晚上8点的。 ②小朋友吃午饭(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
生:中午12点。(师板书)
③小朋友晚上睡觉(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设计的方案集合(精选32篇)
设计的方案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二)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471013□□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设计方案[优选](精选32篇)
设计方案[优选] 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会其中的6个一类生字,会认5个一类生字和8个二类生字。
2、在诵读诗歌中培养孩子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3、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发展语言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和识记6个一类生字
教学难点:
6个形声字银、很、狠、恨、跟、根的区别
教学准备:银河图片及诗歌的课件、练习的课件、指导书写的课件、字卡
一、问题导入,诵读诗歌:
(大屏幕出示银河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银河)那谁能说一说银河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问银河》,(师在黑板中书写题目)诗歌中都问了银河哪些问题呢?听老师来读一遍这首诗歌。
1、师配乐范读。(大屏幕中出现诗歌)
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2、师领读。
诗歌中有些字的读音大家都不熟悉,下面大家来跟老师读一下。(师领读一、二类字的读音)
二、投入感情、指导朗读:
1、下面大家看一下,诗歌中都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那你们想一想读这些问题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呀?(读出问的语气)那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再找生读。
2、大家想一想读这首诗歌时,我们除了要把问句的语气读出来除外,还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范读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引导学生说出应带着恳求得到银河回答,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思想感情。)指生范读、师领读、再找生读。
精华设计方案集合(精选30篇)
精华设计方案集合 篇1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第18课《雷雨》,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读相应的语段、词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并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孩子们,我们读书就好象吃饭,饭要细嚼慢咽,要一口一口地吃,才有营养,读书呢,也要读一读,品一品,作者写了什么,这样写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这样的读书才会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雷雨》。)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读书。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求:这三段写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准备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的意思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
2、学生合作感悟。
3、学生交流汇报,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教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并提醒学生养成倾听同伴的发言,多给同伴肯定的评价的习惯。
A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话写的是乌云,从满天一词感受到乌云的多,黑沉沉一词感受到云的颜色,压一词感受到云很多、很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句话写的是叶子和蝉,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让我们感到天气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C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这句话写了在风,忽然写出了风来时的速度很快,树枝乱摆写出了风很大,所以这个大风还可以改成什么风?)
D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写了蜘蛛,垂下来逃走了让我们感受到蜘蛛很可爱,它知道大雨要来了,心里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