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果子》教案(精选14篇)
《摘果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并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2、借助“摘果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 一篮水果 、5张苹果卡片。
学生:每人5张小卡片(苹果、桔子、桃子)。
设计思路:
学生对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10以内的减法,但是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还是有困难,对减法含义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
以学生平时喜欢吃的水果进行导入,通过摘果子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使学生理解减法含。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从简单的计算题中引导到生活当中来,说生活当中的例子,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今后学习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师:好,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引出课题:《摘果子》。二:构建新知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个苹果。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教师演示摘走了2个苹果。你看到了什么?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用:还有几个?还剩几个?现在有几个?等句子来提问。4、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板书:原来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几个?3、图意转化成算式。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叫什么?怎么读?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三、活动中巩固新知1、教师课前准备了一篮桔子,请学生来拿,要求一边拿一边用三句话来说一说。2、活动:摆一摆要求一边摆一边用三句话说一说并列式计算。(1)、师示范摆。(2)、合作摆。 (3)、自已摆。3、看图说一说。(1)、书上26页做一做第2题。(2)、书上27页练一练第2、3、4、题。4、看图做一做。书上26页做一做第一题。四、实际应用1、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师: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你能举例子说说吗? 五、质疑 六、师生评价。 学生会说:喜欢。 学生看图说话:有5个苹果。 学生说:老师摘走了2个苹果。 学生可能会问:老师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练习说图意。 让学生试写算式。请一位学生板书。学生可能会说:减号 读作减 同桌互说算式的含义。 仔细观察同学的表演,根据同学说的三句话列式计算。 学生跟着摆。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并列式。自己边摆边说并列式。 先说说再列式。 要求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个别提问。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减法。我认识了减号。我会列减法算式了。 学生举例子并列式。 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评,互评。 以平时学生喜欢吃水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分层布设分步引导,减缓坡度。三句话三个步骤,一句一句地引导,一句一句地落实。这里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问题的习惯。 尝试写算式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引出减号。 理解算式各部份的含义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 从直观教具过度到具体实物,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通过分层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并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教学反思:
《摘果子》教案(通用16篇)
《摘果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并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2、借助“摘果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 一篮水果 、5张苹果卡片。
学生:每人5张小卡片(苹果、桔子、桃子)。
设计思路:
学生对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10以内的减法,但是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还是有困难,对减法含义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
以学生平时喜欢吃的水果进行导入,通过摘果子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使学生理解减法含。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从简单的计算题中引导到生活当中来,说生活当中的例子,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今后学习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师:好,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引出课题:《摘果子》。二:构建新知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个苹果。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教师演示摘走了2个苹果。你看到了什么?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用:还有几个?还剩几个?现在有几个?等句子来提问。4、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板书:原来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几个?3、图意转化成算式。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叫什么?怎么读?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三、活动中巩固新知1、教师课前准备了一篮桔子,请学生来拿,要求一边拿一边用三句话来说一说。2、活动:摆一摆要求一边摆一边用三句话说一说并列式计算。(1)、师示范摆。(2)、合作摆。 (3)、自已摆。3、看图说一说。(1)、书上26页做一做第2题。(2)、书上27页练一练第2、3、4、题。4、看图做一做。书上26页做一做第一题。四、实际应用1、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师: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你能举例子说说吗? 五、质疑 六、师生评价。 学生会说:喜欢。 学生看图说话:有5个苹果。 学生说:老师摘走了2个苹果。 学生可能会问:老师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练习说图意。 让学生试写算式。请一位学生板书。学生可能会说:减号 读作减 同桌互说算式的含义。 仔细观察同学的表演,根据同学说的三句话列式计算。 学生跟着摆。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并列式。自己边摆边说并列式。 先说说再列式。 要求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个别提问。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减法。我认识了减号。我会列减法算式了。 学生举例子并列式。 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评,互评。 以平时学生喜欢吃水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分层布设分步引导,减缓坡度。三句话三个步骤,一句一句地引导,一句一句地落实。这里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问题的习惯。 尝试写算式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引出减号。 理解算式各部份的含义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 从直观教具过度到具体实物,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通过分层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并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教学反思:
《摘果子》教案(精选12篇)
《摘果子》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和踵趾小跑步。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总结并归纳出与动作相一致的语言提示,并根据语言提示模仿学习舞步。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摘果子的乐趣。
二、重、难点:
初步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和踵趾小跑步。
三、活动准备:
《摘果子》的音乐、动作图谱、PPT(果园丰收视频)、一篮水果
四、活动过程:
(一)看果园丰收的视频,引起活动兴趣。
1、幼儿围坐成半圆,教师播放果园丰收视频。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怎么样了啊?(播放PPT图片)
(2)师:农民伯伯想请小朋友们去帮忙摘果子,你们愿意吗?怎么去?
(二)学习、掌握踵趾小跑步的动作要领,能跟着音乐节奏合拍的表现踵趾小跑步的动作。
1、教师示范踵趾小跑步,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1)教师示范,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2)出示图谱1,看图谱分析动作。介绍这叫"踵趾小跑步"
(3)教师小结:原来是脚跟、脚尖、跑、跑、跑,跑着去的,一共跑三下。
(4)师幼一起看图谱练习踵趾小跑步。
2、师幼一起听音乐练习做"踵趾小跑步"。(前奏及第一段)
(1)师幼听音乐练习做"踵趾小跑步"。
(2)再请两名幼儿上前做一做"踵趾小跑步",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再来一边。
(三)学习拿篮子,找果树;摘果子的动作。
1、学习拿篮子,找果树的动作。图谱2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图谱3
《摘果子》教案(精选17篇)
《摘果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并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2、借助“摘果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 一篮水果 、5张苹果卡片。
学生:每人5张小卡片(苹果、桔子、桃子)。
设计思路:
学生对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10以内的减法,但是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还是有困难,对减法含义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
以学生平时喜欢吃的水果进行导入,通过摘果子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使学生理解减法含。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从简单的计算题中引导到生活当中来,说生活当中的例子,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今后学习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师:好,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引出课题:《摘果子》。二:构建新知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个苹果。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教师演示摘走了2个苹果。你看到了什么?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用:还有几个?还剩几个?现在有几个?等句子来提问。4、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板书:原来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几个?3、图意转化成算式。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叫什么?怎么读?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三、活动中巩固新知1、教师课前准备了一篮桔子,请学生来拿,要求一边拿一边用三句话来说一说。2、活动:摆一摆要求一边摆一边用三句话说一说并列式计算。(1)、师示范摆。(2)、合作摆。 (3)、自已摆。3、看图说一说。(1)、书上26页做一做第2题。(2)、书上27页练一练第2、3、4、题。4、看图做一做。书上26页做一做第一题。四、实际应用1、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师: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你能举例子说说吗? 五、质疑 六、师生评价。 学生会说:喜欢。 学生看图说话:有5个苹果。 学生说:老师摘走了2个苹果。 学生可能会问:老师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练习说图意。 让学生试写算式。请一位学生板书。学生可能会说:减号 读作减 同桌互说算式的含义。 仔细观察同学的表演,根据同学说的三句话列式计算。 学生跟着摆。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并列式。自己边摆边说并列式。 先说说再列式。 要求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个别提问。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减法。我认识了减号。我会列减法算式了。 学生举例子并列式。 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评,互评。 以平时学生喜欢吃水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分层布设分步引导,减缓坡度。三句话三个步骤,一句一句地引导,一句一句地落实。这里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问题的习惯。 尝试写算式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引出减号。 理解算式各部份的含义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 从直观教具过度到具体实物,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通过分层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并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教学反思:
“摘果子”教案(通用9篇)
“摘果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并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2、借助“摘果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 一篮水果 、5张苹果卡片。
学生:每人5张小卡片(苹果、桔子、桃子)。
设计思路:
学生对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10以内的减法,但是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还是有困难,对减法含义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
以学生平时喜欢吃的水果进行导入,通过摘果子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使学生理解减法含。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从简单的计算题中引导到生活当中来,说生活当中的例子,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今后学习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师:好,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引出课题:《摘果子》。二:构建新知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个苹果。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教师演示摘走了2个苹果。你看到了什么?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用:还有几个?还剩几个?现在有几个?等句子来提问。4、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板书:原来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几个?3、图意转化成算式。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叫什么?怎么读?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三、活动中巩固新知1、教师课前准备了一篮桔子,请学生来拿,要求一边拿一边用三句话来说一说。2、活动:摆一摆要求一边摆一边用三句话说一说并列式计算。(1)、师示范摆。(2)、合作摆。 (3)、自已摆。3、看图说一说。(1)、书上26页做一做第2题。(2)、书上27页练一练第2、3、4、题。4、看图做一做。书上26页做一做第一题。四、实际应用1、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师: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你能举例子说说吗? 五、质疑 六、师生评价。 学生会说:喜欢。 学生看图说话:有5个苹果。 学生说:老师摘走了2个苹果。 学生可能会问:老师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练习说图意。 让学生试写算式。请一位学生板书。学生可能会说:减号 读作减 同桌互说算式的含义。 仔细观察同学的表演,根据同学说的三句话列式计算。 学生跟着摆。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并列式。自己边摆边说并列式。 先说说再列式。 要求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个别提问。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减法。我认识了减号。我会列减法算式了。 学生举例子并列式。 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评,互评。 以平时学生喜欢吃水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分层布设分步引导,减缓坡度。三句话三个步骤,一句一句地引导,一句一句地落实。这里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问题的习惯。 尝试写算式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引出减号。 理解算式各部份的含义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 从直观教具过度到具体实物,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通过分层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并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教学反思:
《摘果子》教案(精选19篇)
《摘果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并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2、借助“摘果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 一篮水果 、5张苹果卡片。
学生:每人5张小卡片(苹果、桔子、桃子)。
设计思路:
学生对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10以内的减法,但是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还是有困难,对减法含义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
以学生平时喜欢吃的水果进行导入,通过摘果子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使学生理解减法含。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从简单的计算题中引导到生活当中来,说生活当中的例子,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今后学习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师:好,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引出课题:《摘果子》。二:构建新知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个苹果。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教师演示摘走了2个苹果。你看到了什么?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用:还有几个?还剩几个?现在有几个?等句子来提问。4、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板书:原来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几个?3、图意转化成算式。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叫什么?怎么读?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三、活动中巩固新知1、教师课前准备了一篮桔子,请学生来拿,要求一边拿一边用三句话来说一说。2、活动:摆一摆要求一边摆一边用三句话说一说并列式计算。(1)、师示范摆。(2)、合作摆。 (3)、自已摆。3、看图说一说。(1)、书上26页做一做第2题。(2)、书上27页练一练第2、3、4、题。4、看图做一做。书上26页做一做第一题。四、实际应用1、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师: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你能举例子说说吗? 五、质疑 六、师生评价。 学生会说:喜欢。 学生看图说话:有5个苹果。 学生说:老师摘走了2个苹果。 学生可能会问:老师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练习说图意。 让学生试写算式。请一位学生板书。学生可能会说:减号 读作减 同桌互说算式的含义。 仔细观察同学的表演,根据同学说的三句话列式计算。 学生跟着摆。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并列式。自己边摆边说并列式。 先说说再列式。 要求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个别提问。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减法。我认识了减号。我会列减法算式了。 学生举例子并列式。 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评,互评。 以平时学生喜欢吃水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分层布设分步引导,减缓坡度。三句话三个步骤,一句一句地引导,一句一句地落实。这里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问题的习惯。 尝试写算式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引出减号。 理解算式各部份的含义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减法的模式。 从直观教具过度到具体实物,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通过分层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并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