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和读书笔记

时间:2025-04-04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

  一、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汉语教学,成功教学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符合儿童心理,迎合儿童需要。

  幼儿园英语教学原则:

  (1)在游戏中教,寓教于乐:情景教学、主题教学

  情景教学(活学活用)是,词汇和词句之间能够建立起生动的联系,让人难以忘怀。

  (2)在生活中教,让语言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交流的愿望,不要过早和过度苛求语法的正确与发音的准确。虽然我们说为孩子进行第二语言启蒙时要注意准确性,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抠语法、正语音上。

  二、理论就像我们的左手,实践就像我们的右手。

  三、每周四是“展示日”,孩子们可以从家里带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来给小朋友们看,并给大家讲解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物品,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有什么用处等等。

  四、残疾儿童不等于能力落后的儿童=有不同能力的儿童。“残疾儿童”补偿自己的生理缺陷的能力实在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五、孩子们潜力不同,兴趣有别,不可能个个都成为艺术家,但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因自己所具有的创造性而一生受益无穷。所以我觉得,技能技巧的培养需要寻找合适的教育时机,而创造性的培养,则应当是幼儿期美术活动的主线。

  六、孩子们得到的自由度应与他们的行为水平相当,常规要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慢慢地培养。

  幼儿不遵守常规——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有时自己管不住自己,有时是忘记了应该怎样做,这是很自然的。

查看全文

读书笔记摘抄赏析(通用24篇)

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篇1

  偶然拜读一篇文章《一个普通教师的感悟》,感触颇深。

  文章中有人说:生教育的气,是 “蛋白质”(混蛋、白痴、神经质)按这个逻辑推算,生幼儿教育的气,纯粹是“傻瓜加笨蛋”。本人就曾做过近20多年的“傻瓜加笨蛋”。

  追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人事编制有多种,又因我们市商业幼儿园是新建园所,所以在招聘职工时,除管理岗位是从商业各单位抽调的部分正式工外,老师全部是从任教3年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选拨。

  记得当时报名74人,我们均要通过严格的五项全能考试及多项考核,同时还要接受局领导走访调查本人家庭状况及自身素质等情况,一并合格才能被录用。

  虽然当时签的只是临时合同,但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合同如获至宝,加之当时年轻,工作充满激情,可谓活力四射。可以说,我们是呕心沥血、倾尽全力的将青春奉献在那个美好的年代。回想当时,怀揣着对“太阳下最光辉事业”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幼儿园。

  我们上进心都特强,工作非常卖力。领导抓住我们性格特点,用各种比赛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即每周都有相应的比赛项目,各种活动排的满满当当。那时的学前教育比不得现在专业,小学化倾向严重,且园少孩子多,所以,我曾带过多时90,少则60多个以上孩子的班级。

  操前和课后整队,是最头痛的一课。因为队伍太长,任凭你喊哑嗓子“小朋友看谁站得快站得齐,看哪个小朋友站得好,请后面对齐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等等”,可后面的孩子就是不买账,所以每次整队都像急红了眼的兔子来回窜,嘴里不住的念叨,上肢还要不停的摆弄看不齐队的孩子。挨到周末,嗓子撂挑子,任你怎么用力,声音就是藏在喉咙不出来,当时那种心情真是无言以表……

查看全文

读书笔记摘抄(通用24篇)

读书笔记摘抄 篇1

  草房子好词:

  摩挲 挥霍 流火 迷离 恍惚 韧性 纯净 古朴 鼓舞

  火辣辣 轰隆隆 红艳艳 绿晶晶 汗淋淋 水淋淋 齐刷刷

  结结实实 昏昏欲睡 大模大样 乌溜溜 金泽闪闪 莫名其妙

  如痴如狂 龇牙咧嘴 秋风乍起 朝夕相伴 忽明忽暗 绘声绘色

  自作多情 隐隐约约 无恶不作 波光粼粼 如梦如幻

  草房子好句:

  1.白鸽在天上盘旋着,当时正是一番最好的秋天的阳光,鸽群从天空滑过时,满空中泛着迷人的白光。这些小家伙,居然在见了陌生人之后,产生了表演的欲望,在空中潇洒而优美地展翅、滑翔或做集体性的俯冲、拔高与穿梭。

  2.他朝天空望去,天空干净得如水洗刷过一般。月亮像是静止的,又像是飘动的……月光下,桑桑远远地看到了蒋一轮和白雀。蒋一轮倚在一棵谏树上,用的还是那个最优美的姿势。白雀却是坐在那儿。白雀并没有看着蒋一轮,用双手托着下巴,微微仰着头,朝天空望着。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3.当桑乔背着桑桑踏过松软的稻草走进校园里,桑桑看到了站在梧桐树下的纸月:她的头发已被雨水打湿,其中几丝被雨水贴在了额头上,瘦圆的下巴上,正滴着亮晶晶的雨珠。

  4.窗外就是河。桑桑坐在窗口,一边继续吃烀藕,一边朝窗外望着。岸边有根电线杆,电线杆上有盏灯。桑桑看到了灯光下的雨丝,斜斜地落到了河里,并看到了被灯光照着的那一小片水面上,让雨水打出来的一个个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他好像在吃藕,但吃了半天,那段藕还是那段藕。

查看全文

读书笔记摘抄范文(通用23篇)

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篇1

  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篇2

  1、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2、不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从历史学方面里看,如果不在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记号,一个人怎么可能去理解另一个人呢?一位文学批评家怎么可能通览整本小说展开的领域而没有留下个人经验的足迹呢?

  3、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真理并不生活在假设之中,而教育要远胜于把假设云送给消极的听众。

查看全文

读书笔记摘抄赏析(精选25篇)

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篇1

  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摘抄(6)

  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

  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查看全文

读书笔记摘抄(通用24篇)

读书笔记摘抄 篇1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让头脑平静的生活。

  ▲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就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