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案

时间:2025-04-05

《赠汪伦》教案(通用14篇)

《赠汪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重点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 了解他吗?

  (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查看全文

《赠汪伦》教案(精选17篇)

《赠汪伦》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规范》提出的: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同学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同学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和”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身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同学跟着教师誊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和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同学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同学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同学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查看全文

《赠汪伦》优秀教案(精选14篇)

《赠汪伦》优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汪伦》。

  3、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将欲、闻、千尺、不及”的意思,了解“踏歌”的大意和夸张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教读课题。赠:送。复习《赠刘景文》,简介汪伦,题目的意思是诗歌送给汪伦。

  2、简介李白。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古诗

  1、简介李白和汪伦的关系,引出诗歌,教师范读一遍。

  2、拼读生字,指导看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事情发生的地点是桃花潭,人物有汪伦和李白,找出他们所站的位置。

  3、学生试读诗歌一遍,再次拼读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5、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教读。

  (二)研读古诗

  1、指导按朗读节奏读诗歌。(要求学生画出停顿节奏)

  2、理解诗歌第

  一、二行。

  (1)学生说说题目意思,出示注释:送。

  (2)李白是什么时候送这首诗给汪伦的?(李白要离开汪伦家的时候。)

  (3)在这首诗中,哪句说到李白要走了?(李白乘舟将欲行。)用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已经走了吗?(指图)哪个字是代表“走”的意思?哪个地方表示“就要走”?

  出示:就要)

  (4)面对好友李白的离去,汪伦舍得吗?(舍不得)

  那他舍不得的表现是什么?或者说离别之时做了些什么?(指图)但汪伦在这儿是踏地作节拍。读第二行,他还做了什么?(师讲解:踏歌)

查看全文

《赠汪伦》教案(精选17篇)

《赠汪伦》教案 篇1

  一、竞赛引入: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比赛,看看哪个同学的记忆力最好,记的古诗最多!    ①请你在诗句中填上动物的名称。 ②请你在括号中“涂”上颜色。  ③请你在括号中填上数字。

  二、引出授课内容:“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有名的诗——《赠汪伦》。(显示课件1:(赠汪伦  李白))

  三、解题:

  1、你能用“赠”来组词吗,李白送什么给汪伦?我们读一读,好吗?——《赠汪伦》李白。

  2、看到题目,你很想知道什么?(显示课件2:看到题目,你很想知道什么?)

  3、李白送诗给汪伦,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怎样成为朋友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汪伦很早就仰慕李白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他给李白写一封邀请信,上面写到: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到了那里,两人一见如故。汪伦每天都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名山胜景。短短几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①这一天,将会上演什么故事呢?(出示课件3:图1李白乘舟将欲行)。

  ② “欲”是什么意思呢?先请你找一找以前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含有欲字的诗句:(出示课件4:欲穷千里目, 欲把西湖比西子,李白乘舟将欲行。欲:想,要)

  ③李白将要什么呢?(离开汪伦的家乡)

查看全文

《赠汪伦》教案(精选14篇)

《赠汪伦》教案 篇1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俺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同学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同学的个性。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俺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同学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俺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示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身的学习效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查看全文

《赠汪伦》教案(通用17篇)

《赠汪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重点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

  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