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案(精选7篇)
早·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2、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3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三味书屋”的摆设?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早》教案(通用12篇)
《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中晚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
2.了解杜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怀.
3.学习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以温习《阿房宫赋》导入课文,由此介绍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研讨诗歌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雁儿,为什么?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2)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
《早》教案(通用15篇)
《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⑴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早》 教案范文(通用15篇)
《早》 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2、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3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三味书屋”的摆设?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早》教案(通用15篇)
《早》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2、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3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三味书屋”的摆设?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早》教案(精选18篇)
《早》教案 篇1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3.早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三维目标1.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点难 点
重点: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体味梅花与鲁迅的联系。教学资源相关资料:鲁迅的生平介绍、鲁迅名言同第一课时学生经验:有赏梅的经历,对鲁迅的作品比较陌生。教学用具准备:小黑板、挂图预习设计1. 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三组。
2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部分的1,2,3.。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例如《语文练习册》知识窗,语文书作家卡片,及配套的《补充阅读》。在阅读时找出描写鲁迅“事事早,时时早“的行为的句子。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整与反思【板块一 】导入1.说说由梅花图想到了什么? 【板块二】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2.你觉得梅花的什么吸引了你?【学习单1】轻声读读第五节,看看梅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读读,觉得特别好的词句也可以圈画一下,写下感受。4.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