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时间:2025-04-05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2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略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了解文体;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

  3.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把握写景的脉

  络。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美丽的山光水色能陶冶人的性情,现在就让我们跟散文家吴均一起到富春江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儿的奇山异水。

  吴均是南北朝时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据《南史·吴均传》记载:吴均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由于梁武帝萧衍喜欢他的诗文,后官至奉朝请。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

查看全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5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甲。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性课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并学习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进一步进行朗读训练,除表情达意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乙。重点难点

  1。在总的教学要点中,以语言欣赏为要点,在语言欣赏中,以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

  2。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文学与形象的转换,通过想象与联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丙。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丁。教学准备

  1。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生分组,每组推选出以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嘉宾。

  戊。教学内容和步骤

  (师)课前我们各族已经推选出今天的嘉宾,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辜负自己小组的希望,会有很好的表现,待会儿我会请听课的老师评价,那一组表现最好,那几个同学表现最出色。

  一。导入

  (多媒体)中国政区图

  (师)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儿是浙江,在浙江境内有一条河,叫富春江。

  (多媒体)富春江地图

  (师)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来过这儿,并写下了许多诗,后人于是把它叫做“唐诗之路”。那么,为什么吗么多的诗人会到这儿来呢?仅仅是因为这个地

  方景物美吗?请大家迅速读课文,告诉我,这篇文章都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

  (多媒体)简单的景物结构图

  (师)这并不是富春江一带独有的,咱们张家界也有。为什么这些诗人偏偏对这篇文章所描写的地方——富春江一带情有独钟呢?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这篇文章语言所具有的特点。

查看全文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通用12篇)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查看全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 5-(通用16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5- 篇1

  教学理念:

  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吟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作者及作品

  二、作家作品介绍:

  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好诗文,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称为“吴均体”。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历史,被焚书稿并免职。后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描绘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本文为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中以四句、六句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

查看全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3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查看全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16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21《与朱元思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欣赏作者笔下的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3、阅读和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文,体会文章中的字词句。

  2、难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探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2、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划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说一说。(学生说后,屏幕展示课文生字词,再集体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它,欣赏它并力求当堂背诵。

  4、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①边读边发现问题。

  ②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

  ③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班内共同解决。

  5、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

  6、学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说说本文写作上好在哪?还有哪些不足?

查看全文
目录